劳动报讯 什么行业和水打交道最多?当属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殊不知,靠“水”吃饭,却没时间喝水。7月23日,劳动报记者来到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正午时分在烈日“炙烤”下的水产搬卸工,送去一瓶瓶水。
长途送水产
没时间也不敢喝水
7月23日清晨4点,郑春刚开着体型庞大的装运车从杭州至上海,4个多小时的车程,汗水湿透衣背。上午9时许,车缓缓驶入宝山区铁成路上的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内,在海景水产批发门店前停下。郑春刚从驾驶室走下,爬上车顶,开始搬卸淡水鱼产品。
“一车是2吨左右,主要是珍珠龙胆石斑鱼,还有部分多宝鱼。通常,这些水产品从山东出发运抵沪上。卸完货,我们再返回山东,周而复始。”郑春刚告诉劳动报记者,他做这一行已有7年了,高温天的长途驾驶、到点装卸,是一场体力和耐力的考验。让他焦虑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怕行驶途中的突发故障,鱼儿需要水和氧气,路上的损耗都是经济损失。
一边卸鱼,一边将车上的水通过管道排出,车辆慢慢清空。收到劳动报记者递来的这瓶水,郑春刚露出了一丝笑容。“长途路上不能上厕所,所以不敢喝水。到了就开始干活,也没时间喝口水。”
每天和水产打交道
饮水量却少之又少
中午11时30分,张元富在海景水产的铺位前,用一个偌大的网兜接过郑春刚从车上递下来的一条又一条珍珠龙胆鱼。在正午时分的烈日下炙烤,年轻的张元富满脸都是汗水。接过记者递去的瓶装水,他说先放一放,现在没有时间喝口水。
在现场,张元富告诉劳动报记者,每天正午时分这一车近2吨的淡水鱼产品,是疫情以来其门店批发的主要货源。对他而言,这是一天中最大的工作量。“根据鱼的大小现场分类,对批发订单进行分别装箱。”张元富将龙胆鱼装入袋中,拖行至水池边,添加水后再进行充氧,最后扎上袋口再进行装箱。“看着挺简单的动作,不断重复,考验的就是臂力。”
“天气炎热,从正午时分直到下午5点左右,付出汗水,也得到收获。”张元富是海景水产门店搬卸工中的一员,团队工作施行‘两班倒’,拢共有20多人负责现场搬卸,平均一班的工作时长为12小时。做水产这一行,每天和水产品接触,但停下来喝口水的时间却很少。“疫情前,一天的进货量在4吨左右,如今恢复了50%左右。行业正在慢慢复苏,我们也对市场恢复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