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上海有个政府网站比较火。这个网站不发布新闻,但这个网站的开通本身就是新闻。这个网站只提供数据信息,它的名字叫“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
由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委等9家试点单位参与,建设了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启动了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市民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212项数据产品、30项数据应用。在试点的基础上,上海要求当地所有政府部门都要在年内向公众提供数据产品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
上海市把全市政府资源数据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并向社会公开,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要莫大的智慧和足够的勇气,无疑是公共服务拥抱大数据时代的有益探索,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当我们还在被云计算弄得云里雾里、想象物联网的美好生活时,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利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降临。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言:“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场由技术变革推动的社会变革,而这种社会变革又伴随并呼唤着公共服务创新。大数据时代给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倒逼公共服务的理念和实践创新。
公共服务部门要适应大数据时代,首先就得对大数据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公共服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数据,或许觉得枯燥无味,但这些数据对于公众或公司而言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像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公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就有助于公众购房决策,医院床位、候诊人数等信息方便公众就医。比如,某导航公司将上海公开的2万多条地理位置信息用于地图编制与更新,在服务社会之时收获了商业利益。
其次,要有“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至少有“海量、开放、共享、实时”这么几个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公共服务部门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激活那些束之高阁的沉睡数据,打破各个部门数据分割状态,打造数据资源聚合平台,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公开各类数据资源。
思想的“总闸门”一旦打开,行动的落脚点就得提升。公共服务部门应用“大数据”,说到底是为了方便决策、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服务“大民生”。公共服务部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大量个体的行动轨迹之中挖掘共性规律、实时发现问题。如美国西雅图市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多个城市的停车位,有效缓解了上班高峰的停车难题。今年春运期间,百度研发的关于人口迁徙的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该应用为公共服务部门科学决策和合理调配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利用大数据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找到了新的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