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柳 森:“脸萌”做对了什么
//www.workercn.cn2014-06-1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被各种或可爱或顽皮“卖萌”的卡通头像刷了屏。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老的、少的都乐此不疲地通过一款叫做“脸萌”的手机应用(APP),炮制出自己“喜闻乐见”的个人形象,或者心目中的他人。紧随着“炮制”的完成,就是晒到朋友圈,晒自画像、晒自己“画”出来的别人、还晒别人“拼”出来的自己。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迷你的一款小型APP,缘何可以搅动起如此人气?“脸萌”,到底做对了什么?

  其实,只要是对手机APP(尤其是手机图像处理软件)稍有关注的人,一定会记得其实这不是“脸萌”第一次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了。它上一次的粉墨登场,是在今年农历新年期间。但仅仅收获了一些人气,并没有火。谁曾想,若干月后的今天,它卷土重来,并且大受追捧。

  让过去的使用者颇为惊喜的是,这一次,它从软件的可视化界面到操作框架都有了变化,几乎焕然一新,似乎非常符合互联网产品“迭代更新”的精神。伴随着试用经验被分享到“朋友圈”,新一轮“引爆点”箭在弦上。除了“迭代更新”,“脸萌”选择只在手机APP市场上安营扎寨,而不是贪大求全,覆盖当下各种流行的网络发布渠道;不采集使用者脸部信息,只提供拼图元素;坚持卖萌、闷骚、搞怪、自我挖苦和调侃。越是如此,由这个小工具生产出来的头像图片,越是具有人格化和娱乐化的气质,给使用者以“我手拼我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酣畅感。

  至此,“脸萌”似乎具备了互联网产品应该具备的所有核心特色,也符合当下年轻一代的心理和审美特质:它一定是简单好用的,且通体散发出对开放、分享、去中心化、平等、自由选择少规矩、普惠(免费)的认同与热爱;它会力避精英气质,而尽可能放大自己的簈丝味。毕竟,太精致、太注意利弊模式背后各种可能的瑕疵,就少了些许自由、亲切、幽默、好玩的感觉。如果不能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使用快感,就难以生成口碑,也就更难去触发使用者 “试了又试”、“用了再用”的欲望。

  诚然,我们不难从“脸萌”这一案例,看到未来“中国式社交产品”脱颖而出所需要的特质。但“脸萌”若想走得更远,它还需要思考,在如今这样一个“APP+时代”,它还需做对什么?比如,“迭代更新”就是把双刃剑。它可以逼迫着你不断创新、不断颠覆自己、创造新的玩法,但会不会因此滑向“为创新而创新”的陷阱,就真得看主创团队的功力和造化了。毕竟,可持续的创新不只是有新的创意点就可以,还需要把想法变成产品的能力,要求你更深刻地去洞察用户的审美兴奋点和社交互动需求,去辨别多元背后的共通,去发现貌似单一的现状下各种混沌朦胧的复杂。

  最近,一些曾经在互联网创业时段证明了自己洞察力的前辈,纷纷出来为“80后”喊话。卫哲说,“看懂85后,你就看懂了电商的未来”;吴晓波说,“未来5—10年,中国商业世界会被80后颠覆掉”。但只要我们细读一下他们的前言后语,就会发现,与其说是他们对“80后”非常有信心,不如说,他们只是秉承了对某种客观规律的尊重:每一代人都会自然成长为某些年份的创业主力和消费主力,成为商业流通领域的主要实践者和执行者。但这未必意味着某些个年龄层的人就一定有能力抓住机遇,重塑其所在时代的消费模式、流通模式、创业模式甚至思维模式。颠覆从来不是比拼运气;有运气,还得靠实力去抓住运气。

  如何实现不断的“迭代更新”?如何处理好开疆拓土与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整个团队长时段下由量变到质变的成长……这些都将是未来路上等着“脸萌”去完成的功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