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张 涨:告别“模型换飞机”,创新应向改革要动力
//www.workercn.cn2014-06-13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手笔研发投入和大项目重点突破,没能彻底改变中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根本上是由于科技创新体制的一些关键节点尚未理顺。

  近日,李克强总理受邀向两院院士作报告,称某外国政要向他推销本国飞机,顺势将一款同类飞机模型赠送给他,却发现模型是“Made in China”。他说,“模型是我们造的,飞机却是他们卖的。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飞机,我越想这买卖越不划算!”

  总理的亲身经历并非个案,“模型换飞机”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多年以前,就曾有“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之说。衬衫换飞机和模型换飞机,都说明中国用低端产业链条中获取的有限利润,来换回发达国家的大工业产品。实事求是地说,这“不划算的买卖”,咱们已经做了很多年。

  在今天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处在“微笑曲线”底部,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很难说有根本性的改变。比如亚洲开发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称,生产一部苹果手机的178.96美元成本中,中国所得仅6.5美元的组装费用。前不久还有新闻报道,中国每年要从欧美进口价值2000多亿美元的芯片,进口额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中国经济已走入“换挡期”,创新更不可或缺。换挡期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更为根本的是经济驱动力产生变化。我国制造业曾以劳动力优势崛起为“世界工厂”,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人口红利消失等主客观原因,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从生产能力扩张转向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针对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提高生产效率,非“创新、创新、再创新”不可。

  为何“××换飞机”今天仍在上演?是我们的科技研发投入不够吗?非也。有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 1.98%,这一比例也超过了欧盟。而从重大科学成果来看,“嫦娥”飞天、“蛟龙”潜海以及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高精尖项目,中国都走在世界前列。

  大手笔研发投入和大项目重点突破,没能彻底改变中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根本上是由于科技创新体制的一些关键节点尚未理顺,科技养分未能渗入创新的土壤,从而滋润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也需制度创新,同样要向改革要动力,从改革得红利。

  首先应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谈及美国科技,想到的是苹果手机、谷歌眼镜、特斯拉电动车。政府主导搞运动式创新,即便做出了一些成果,也较难与市场需求接轨。

  其次,创新主体是企业,政府该干什么?除了在基础科学上加大扶持力度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耕耘好创新的“土壤”。比如科研评价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导致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一些研究项目被当做政绩工程搞地方保护,得不到充分的碰撞交流;科研经费分配常被行政力量干预而不是用学术成果说话……这些体制弊病,正是需要政府致力改革的地方。

  从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确实有了长足发展,但科技发展要切合经济换挡期的时代需求,更需要持续推进创新体制改革,让科学技术充分地转化为生产力。当下以“模型换飞机”的同时,我国也开始谋划“高铁换牛肉”等技术输出;尽管我们还没有自己的苹果、谷歌,但中国高科技企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模型换飞机”也将逐渐褪色,成为见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逸闻趣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