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赵查理:奶粉“国家队”须踢好“市场球”
//www.workercn.cn2014-06-1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奶粉“国家队”无论是重回一线城市,还是要和进口奶粉一决雌雄,必须先挽回消费者的“芳心”

    5月底审查换证的“生死大考”刚刚落幕,《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日前正式下发。《方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争取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80%.国产奶粉能否“逆袭”进口奶粉,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市场契机。

    政府部门推动国产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为“国家队”,既是为了提高奶粉质量,也试图提振消费者信心。为此,兼并重组方案提高了监管要求,参照药品进行生产管理。同时,方案还给钱、给地、给优惠政策,扶持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乳企,优化重组存在弊病的中小乳企。此举能让国产奶粉产业结构更适应市场。

    现在,遭遇三聚氰胺重创的国产奶粉,正处于“战国争霸”的焦灼状态:大型乳企通过布局重新夺回二三线城市市场;但近八成奶粉企业却持续亏损甚至濒临破产。可想而知,国产奶粉企业的无序竞争,减弱了其各自的竞争力,使之无力对付进口乳企。国产奶粉竞争的结果,又必然趋于兼并重组。此次《方案》确定了兼并重组的轨道和时间表,既可减少内耗,也为将来蓄力。

    我国每年有1600万新生儿,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奶粉市场。尽管兼并重组有助于国产奶粉重新振兴,但消费者才是市场的决定力量。奶粉“国家队”无论是重回一线城市,还是要和进口奶粉一决雌雄,必须先挽回消费者的“芳心”。

    首先,监管体系成型,方可解消费者担忧。消费者不信任国产奶粉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和乳企逐利不顾质量。如今,主管部门对国产奶粉要求很高,条件不达标不发放生产许可证;生产管理的标准像药品一样严格;销售终端也从商场、超市转向药店。除了严格的监管措施,还形成了全覆盖的监管体系,甚至对奶粉事故“零容忍”。这一切有利于化解消费者的担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国产奶粉必须适应消费者变高的要求。进口奶粉之所以能占领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除了质量保障,还在于其产业链模式,从奶粉到奶源,再到牧草、空气,都获得了消费者信任。我国乳企从海外进口奶源,用更高技术标准生产奶粉,企业联手建立奶源追溯体系,都是为了从这方面应对。因为,产业链模式只有行业集中度高的大型乳企才具备能力,所以唯有兼并重组才可以让国产奶粉优势互补,并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一言以蔽之,组建奶粉“国家队”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平台,但对阵进口奶粉,能否夺回消费者,重返一线城市,得先踢好“市场球”,比赛才能见分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