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对奥迪及12家日企做出处罚后,奥迪于8月11日晚承认其垄断行为违法。奥迪是反垄断调查进行至今首家主动承认自己垄断行为违法的车企。有消息称,奥迪或被罚18亿,将创反垄断最高罚金纪录。与此同时,其他车企也纷纷进行表态,并且做出了一些改进。
反垄断不仅事关市场秩序,而且事关市场公平。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计利当计公平利。可这些洋巨头们,一边把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甚至最主要的市场,一边却没给中国市场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足够的尊重。据媒体报道,在美国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背景下,一些车企一些车型,到中国的售价竟然是美国的两倍还要多。真是“全世界都不带这样的”。
垄断必须要反,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多数人的共识。但也看到,舆论场特别是在网上,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两点。
一是对立思维。表现为你反你的垄断,我买我的豪车。有人还认为,豪车价差并不过分,应该维护中外差价。而一些已经坐上豪车的,更是反对反垄断,反对洋巨头降价。原因是随着反垄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洋巨头认清形势,豪车价格会有一个降势。而这样的降价,让有些人觉得削了“面子”,少了“豪车的快感”,体现不出自己的身价。
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说明当前消费文化建设,特别是有钱人的消费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人们曾经调侃的“这里人傻钱多,速来”,正对应着一些人的“暴发户心理”和“土豪心态”。
二是冷嘲思维。有人认为,经济社会中的问题很多,相对于雾霾、食品安全等问题,汽车垄断只能算是“苍蝇”,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有什么意思?把汽车垄断归结为“苍蝇”,本身就有问题,认为不必反汽车垄断,更是一种倾向上的错误。
打个比方,手指甲长了,要剪指甲。左手说,为什么要先剪我,不去先剪右手?右手讲,凭什么先拿我开刀,不从左手开始?争执下去,只能无解。诚然市场存在许多问题,有一些问题可能比汽车垄断还要严重,但“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然存在汽车垄断,那就应该反垄断。
这两种思维十分可怕,不仅在反汽车垄断上,在其他一些涉及洋巨头的问题上,也能看到类似心理。
比如媒体报道的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卫生问题,苹果被曝光的维修以及安全漏洞问题,都能看到各种“奇葩言论”。这些问题难道不是问题吗?有问题难道不应该曝光和解决吗?人家根本就没有把你当一回事,竟然还用“热脸去贴冷屁股”,如果说这是一种粉丝心理吧,那也是一种“愚粉”、“脑残粉”。当人们感慨一些洋巨头“资本无道德”,在中国搞“价格歧视”时,恐怕不能否认畸形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一些洋巨头敢于肆无忌惮的一个重要原因。
风清气正的市场,不会自动实现。有些病症看似发在某个领域,但问题是存在扩散性的,任由“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都将蒙受其害。这一意义上,反汽车垄断没有局外人,事关所有人。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该有反垄断意识,一方面要支持反垄断,另一方面要做到有态度的消费。如果消费者不转变态度,仍然盲捧盲忠,恐怕反垄断也进行不下去,更不会收到实效、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