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杨兴东:试点外资独资医院 破除“玻璃门”是关键
//www.workercn.cn2014-08-28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8月27日中国广播网)

  中国私立医院的水平发展不足,公立医院缺乏竞争。医疗市场资源的不平衡,导致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发生。如何终结这样的局面,从经验上来看,不仅需要公共财政力量的支撑,更需要市场竞争的倒逼。外资独资医院,如果能由成熟、优秀的外资团队来操盘与负责,吸收与使用世界一流的医务服务水平,显然能成为搅动医疗市场的一条鲢鱼,从而倒逼国内医疗市场服务质量的提升。

  因此,早在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中就已经表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只不过,蓝图落实到现实,却有不少的阻力,几年下来,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立,事实上不理想,进展颇为缓慢。

  从目前来看,全国仅上海自贸区有一家外资独资企业落户,其余各地的所谓外资医院,事实上仍是中外合资的形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资医院。而上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上海率先拆除了摆在外资医院设立上的那道玻璃门,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的最低限制,这种主动降低门槛的行为,刺激了市场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首家外资独资医院在中国大陆的建成。

  因而,如果本轮试点决心把外资独资医院作为推动医疗资源市场竞争的一个“灵丹妙方”,就必须学习上海的做法,梳理过高的投资门槛设定,破除类似“不得低于2000万元”的资金玻璃门。毕竟,从医院规模来看,有大医院也有小医院,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不应有过多的资本投入限制,并非每一个投资方,都是奔着建设大医院而去,制度更应给中小外资独资医院留下通道。而从优化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来看,中小型外资独资医院,更能普惠民生,照顾民众的医疗需求。倘若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立门槛降低,众多中小型外资独资医院的出现,无疑将搅动医疗市场竞争,福泽普通民众。

  外资独资医院的另一扇“玻璃门”在于如何破除地方层面的利益障碍。对于医疗市场改革而言,触动利益远比触动灵魂更为艰难。外资独资医院,客观上利于民众看病,但也动了公立医院的奶酪。就现有公立医院管理结构而言,地方卫生部门是它们的娘家,如何厘清这当中的管理关系,为外资独资医院创造公平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仍需要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而首要做的工作,则应是逐步剥离公立医院与地方部门的直接联系,明确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属性,交由社会保障部门或独立的理事会管理,推动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避免形成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不良市场环境,从而真正利用好外资的“鲢鱼效应”,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为新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路径借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