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美国一元店行业上演“三国杀”。一元店连锁超市美元树(Dollar Tree)今年7月提议以85亿美元收购家多乐(Family Dollar),并与后者达成协议。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国最大的廉价连锁商店达乐(Dollar General)8月以90亿美元的报价加入竞购,虽遭家多乐拒绝,但达乐公司几天前将收购报价提高至91亿美元,不过还是遭到拒绝。9月10日,达乐宣布将对其发起“恶意收购”诉讼。目前,这场行业整合大戏结局如何,尚不明朗。
美国的一元店不是新事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然而,与当时的那种夫妻店相比,现代一元店已经是全美连锁经营,供应链也已经全球化。上述三家一元店各有特色:美元树出售的所有商品标价都在1美元及1美元以下;家多乐和达乐的许多商品价格高于1美元。也就是说,其品牌名称中的“美元”代表的是“最便宜”的零售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不景气时期,一元店反而逆势增长。2008至2009年衰退最严重时期,是一元店增长最为强劲的时期。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因为危机和衰退让一些人变穷了,导致美国的穷人更多。这场几十年罕见的严重危机,使美国经济在此后的六七年的复苏进程慢得像蜗牛爬行。大量的裁员,以及工资水平的下降,把许多美国人挤出了中产阶层。原本沃尔玛、塔吉特等大超市是中低收入群体购物的主要去处,但危机让这些人连沃尔玛也去不起了,被迫去一元店淘货。
此外,地理位置也是一元店红火的原因之一。与沃尔玛等大卖场往往坐落在郊区不同,一元店一般开在居民区附近,吸引了那些想省点汽油钱的消费者。此外,这些商店也接受美国政府发放给穷人的“食品券”,被列入“补充营养辅助计划”的穷人成为一元店的重要顾客。
实际上,中产人群的缩减及其对零售业的影响,早已成为美国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过去几年,面向中产以及中低阶层的零售商,处境困难,销售业绩不及一元店,其股市表现也大为逊色。与此同时,富有阶层对高端产品的购买力却有增无减,奢侈品销售一派繁荣。
如今美国股市早已恢复,家庭净财富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此轮经济复苏,事实上创造了“新的不平等”。高收入者从经济复苏中受益最多,而中产阶层仍在挣扎。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推高了股市和房市,富人多有投资,财富自然水涨船高。穷人呢?很多寻找工作的人,被迫在更低工资水平的行业打转,如零售、休闲、医疗等,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只愿意提供兼职岗位。美国经济在稳步向前,穷人们却被甩在后面。
家多乐并购战的背后,其实是美国社会贫富分化的故事。正如媒体指出的,企业高管和投资者们操作的是数以亿计的交易,而贫穷的美国人,则要精打细算过着1美元或99美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