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简单地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不科学。而且,我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人均GDP尚处在世界中等水平。我们当下要做的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保护资源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就经济总量来看,这是GDP首次突破60万亿元;如果按汇率换算,则是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于是,有消息认为,根据联合国委托世界银行开展的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一观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事实恐怕也并非如此。
所谓购买力平价,就是按照相同物品的价格水平比较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并利用这个比率,将两国货币折算为统一货币单位,进而进行经济总量的比较。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篮子里装着很多服务和商品,如果购买这同一篮子的商品花了100美元、600元人民币、1万日元,就说明这三种货币及其数值是等值的。但问题来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可能面对一个商品和服务完全一样的篮子。正因为如此,购买力平价方法虽然避免了因汇率调整变化带来的经济总量的高估或低估,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还有诸多理论、技术和实际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轮购买力平价可能对中国的物价水平有所低估、对中国GDP总量有所高估了。
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成千上万,在购买力平价实际操作中只能选择部分商品作为代表规格品进行比较,且实际情况远比理论上的假想复杂得多。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城市选择相同商品的难度都很大,即使是相同商品,价格差异也很大。所以,简单地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不科学。
有观点认为,CPI同样是选择代表规格品、采集价格进行推算,与购买力平价方法有相同之处。但是,首先,CPI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最重要的统计指标,其理论、技术、方法已趋于成熟,各国统计机构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保障,代表规格品数量多、覆盖面广,采价频率高;而本轮购买力平价,从地域和规格品的覆盖程度到价格采集的频率,都远不能与CPI相比。其次,CPI首先用于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且有本地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作为确定权数的依据。由于纵向可比,横向比较也就有了一定的意义。而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本身就是横向比较,其难度大大高于CPI。因此,CPI早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而购买力平价尚在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开展,且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也正因为如此,整个世界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都是按照汇率法进行计算和发布的,尽管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尚难以在同样范围内做同样的事情。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按汇率法计算的GDP,中国是9.24万亿美元,美国是16.8万亿美元。如此悬殊的差距,要通过一种尚在实践中探索的算法将其颠倒、逆转,是不是有点儿太任性了?
如今,经过多年相对高速的增长以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尚处在世界中等水平。我们当下要做的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保护资源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民众。至于对经济总量的认识,相信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也会愈来愈科学、愈来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