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以8.6%的速度,创下23年来新低,首次进入到个位数区间。(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财政收入多年来都是两位数增长,2014年突然回落到个位数增长,一些人不一定能立即适应。笔者以为,即使不适应也要适应,而且要早适应,因为在财政收入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只有早一点精打细算,才能合理安排2015年财政收入预算和财政支出预算,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到刀刃上。
显然,对各级政府而言,口袋里的钱多与钱少,心态是不一样的。钱多了,花钱时就比较潇洒、大方;钱少了,不仅会有收入压力,而且会有支出压力。因此可以断言,财政收入增长减速之后,很多地方政府会面临两个烦恼:一是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如何花好有限资金。
在笔者看来,财政收入个位数增长,既考验着各级政府增加收入的智慧,也考验着财政支出的智慧。
先说“收”的智慧。事实上,在过去多年的财政收入中,就存在一些不合理收入。一部分是不合理税收,比如征收“过头税”;一部分是不合理的非税收入,比如乱收费。那么,在财政收入增长减速、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不排除某些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会更疯狂地乱收税、乱收费。
显然,增加财政收入不能通过乱收税、乱收费来实现,而应该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去拓展新的税收来源。也就是说,越是在财政收入困难时期,越要坚持依法征税的原则,通过合法方式去增加税收,而且绝不能依赖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去增加财政收入。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偷税漏税、税收腐败要坚决查处,以避免税收流失,让该征收上来的税款一分不少。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税务部门违法给某些企业减税免税,再加上一些企业故意偷税漏税,财政收入损失不少。在财政收入增速放慢的情况下,绝不能允许税收再流失。
再说“支”的智慧。虽说在中央“八项规定”等禁令和公车改革之后,不合理的“三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合理支出。例如,各级审计部门每年揪出的违法违规资金,就属于不合理支出。再比如,重复投资、“天价采购”等,也属于不合理支出,必须要加强监管监督。
那么,有限的财力如何用在刀刃上?这既是对预算编制部门、各级人大、具体花钱部门的考验,也是对审计、纪检等监督部门的考验。就预算安排而言,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透明,让公众看到钱具体花在哪儿了;另一方面,支出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因为民生无忧才能拉动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和税收增长。
尤其是,财政收入个位数增长之后,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资金闲置沉淀。不久前,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用好财政增量资金的同时,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要坚决执行。
简言之,既然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意味着财政“收”与“支”也必须进入“新常态”。期待有关方面既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也要适应财政“新常态”——即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必须围绕“精打细算”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