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心观点
Web2.0及其催生的“创客”现象正走下互联网,在我国这一趋势恰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将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它日益依赖于千万个“创客”头脑中智慧的迸发、释放和应用,成为开放的、联通的、众创的你我他工程
兼有梦想和实践精神的“创客”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深刻理解支持“创客”的意义,如何切实解决“创客”成长的烦恼,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聚焦“创客”精神是放眼未来的战略选择
激励“创客”就是鼓励科技创新。十年来,《维基经济学》《众包》《众智》《创客》《创客运动宣言》等系列畅销书,成为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的理论风向标。《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更将互联网的20年历史视为“创客”文化发展史。
创新一直以来为象牙塔内的技术和管理精英所主导乃至垄断,在基于互联网的DIY文化支撑下,创新的内涵和动力日趋丰富和多元。无论是“柴火创客空间”一样的孵化中心,还是移动终端的应用市场,抑或连接虚拟和现实的3D打印产品,乃至员工对商务流程的自发优化,“创客”现象及其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创客”的兴起既是对精英创新的挑战,同时也是相互支撑、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的补充,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等多以积极的姿态采纳社会化创新来优化自身。对“创客”群体的激励,正是从国家视野对精英/“创客”双元创新模式的前瞻性判断,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
关心“创客”就是关注经济转型。由“创客”主导的商业、就业和社会模式率先在互联网上成熟起来,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知识创造体系,各类视频、图片、信息、文学分享虚拟社区等,基于财务盈利、广告推介、扩大影响、分享思想、相互沟通等多元动机,参与人数众多,无需特定盈利模式,对就业和知识型经济增长的意义重大。互联网的“创客”现象会不断从网上移植到线下,形成社会化创新和创业的浪潮,带来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发展。提倡“创客”创业、就业、择业方式,是把握时代机遇、解决结构性问题、实现新型经济增长的主动性策略。李克强总理指出,在网络效应溢出的“互联网+”时代,“创客”的活力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成就“创客”就是凝聚社会共识。“创客”精神可以理解为热情、创造、分享和互惠。“创客”精神不仅仅存在于创新孵化器之中,它更为广泛地体现于三类人群:一是乐于将个人兴趣、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业人群,二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内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普通员工,三是每个富有创意、乐于分享的普通人。在网络社会,分享的便利孕育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分享精神,古典经济学假设中边缘化的“利他”行为日趋重要。基于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网络型社会形态,有利于形成利他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弘扬“创客”精神,众“智”成城,诚信、友善的社会共识也更容易达成。
支持“创客”需要深耕制度红利、厚植创新文化
支持“创客”要搭舞台,让创造力唱主角。“创客”社会的根基是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技术、融资、市场、信息、社会关系等多维度平台的支撑,高效和兼容的平台可以将更多琐务纳入集中的规模经济管理,而留给“创客”更多的想象和实践空间。“创客”空间、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实体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虚拟平台,构成了“创客”社会的一个个舞台,舞台的主角是承担了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职能的创客群体。政府部门应避免过度响应和过度关注,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与初衷相背离,而是应甘当幕后英雄,帮助完善和协同各种平台,保障从创意到市场/社会的整个创造力链条完整通畅。
支持“创客”要拆藩篱,建设“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创造力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知识的储备、人格的特征和创意的动机,其中动机问题与政策关系最为直接,事关“创客”对其创新行为社会反应的预期。创造力友好型社会应当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上的自由度。随着准入、管理和监督各种藩篱的拆除,创新环境的规则会更趋向于简单和明确,为全社会创造力的迸发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假以时日,辅以容错、容异、容缓的社会氛围,“创客”的工作生活将不断便利化。
支持“创客”要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在随即到来的“创客”潮流中,全国范围内定会在一些最佳实践方面形成趋同,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避免一哄而上、千城一面。以上海为例,定位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在人才结构、基础设施、消费市场、融资便利、经济腹地、多元文化等方面优势明显,这些都是吸引海内外“创客”移居上海的主要因素。正如美国战后的主要科技创新基本都源自于二战时期的大型研究项目,旗舰型的科创平台对“创客”社会而言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而上海的定位不仅仅只是一个超大型的“创客”空间,而应继续发挥本地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平台方面的优势,立足于服务全国,在参与全国“创客”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分工中优化城市功能。
Web2.0及其催生的“创客”现象正走下互联网,在我国这一趋势恰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将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它日益依赖于千万个“创客”头脑中智慧的迸发、释放和应用,成为开放的、联通的、众创的你我他工程。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徐海波: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 2014-02-18 |
曹丙利:与其被互联网颠覆,不如与创新共舞 2014-03-13 |
人民日报:互联网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2014-04-24 |
王秀明:引领大学生创业正当其时 2014-05-28 |
黄志凌:互联网商业革命提高经济效率 2014-07-17 |
午 言:创业板期待制度飞跃 2014-10-20 |
高学历人才开“路边摊”浪费吗 2014-10-21 |
黑龙江工人报:高学历人才开“路边摊”浪费吗 2014-10-22 |
余丰慧: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变化折射啥 2014-10-29 |
黄深钢:让互联网经济更好融入新常态 2014-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