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曲哲涵:跨界莫留监管盲点 
曲哲涵
//www.workercn.cn2015-04-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跨行业、跨产业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加大了监管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政府管理须在保持开放包容姿态的同时,提高对“跨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市场主体跨界了,对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新挑战。“跨界”监管不容易,既要防止多头管理,管得过死过严,遏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也不能放任自流,留下盲区

  中国平安近日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平安好医生”服务——以5000名专家、50000万名主治医师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线上医疗咨询。平安同时宣布,未来将搭建医网、药网与信息网的三网合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消费者能实现健康管理、预约挂号以及最快2小时送货到家的网上购药等“三层医生”呵护。

  保险资金是优质资金,“布长线、钓大鱼”,医疗行业获险资支持后,能以稳健的心态做精品树名牌。对保险公司而言,投资医疗行业不仅拓宽了收益渠道,还能为新险种开发累积高质量的数据,并通过咨询顾问等服务跟踪、改善参保者健康情况,降低经营风险。巨额资金涌入医疗健康产业,激活一池春水,可大大缓解百姓看病难。“三层医生”串起了医药供需多个环节,有利于实现多赢,这正是“互联网+”有效融合传统产业链条、提升市场资源使用效率的体现,是对互联网思维的精彩诠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类似的跨界融合正加速涌现。目前,我国消费者使用中的智能手机达6亿多部,人均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天,依托这张“大网”,甭管原来做哪一行,若能抓住市场,哪怕是小创意、小产品,也有机会实现几何级发展。“跨界”对于企业可谓充满了诱惑。

  不过,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门道与规矩。跨界必须解决好行业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拿“平安好医生”来说,咨询者个体千差万别,如果在“好医生”指导下出了健康方面的问题,医生以及平台提供者即中国平安是否负有责任?中国平安如何确保居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私密性、安全性,以及这些个人信息不被用于保险营销?当互联网终端用户点开“平安好医生”应用软件后,是否应该就相关义务和权利签订协议?这些细节,都须有明确的说法。

  “说相声我唱歌最强,歌星里我相声最棒”——市场固然需要多面手,但是由于一些行业的技术含量较高,跨界而来的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为了抢占先机,没等产品与服务成熟就急于面市,拿消费者做创新试错的对象。跨界不是玩票,不能凭些半生不熟的概念蒙事儿,要做就做新领域的行家里手。否则日子长了,难免露馅。很多成功的创新看似信手拈来,运气与灵气占了大半,其实都是厚积薄发,甚至经受过不同程度的沉寂和磨难。

  市场主体跨界了,海阔凭鱼跃,而且还要去“蓝海”寻宝,这对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新挑战。近段时间股市走牛引燃投资者热情,前不久网上开始叫卖“跌停险”,该险种推出不到一周,马上被保监部门以涉嫌“博彩”为由叫停。“跨界”越来越多,哪些是有价值的创新,哪些是“挂羊头卖狗肉”,监管部门要跟得上趟,辨清真假,打准穴位。

  “跨界”监管不容易,既要防止多头管理,管得过死过严,遏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也不能放任自流,留下盲区。管理部门在保持开放包容姿态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增强行业标准认定的科学性,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等配合,探索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提高对“跨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政府这只手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使“互联网+”的浪潮,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奔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