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媚外情结不根除,很难保证不一而再地被外人钻空子,使中国消费者吃亏上当在先,贻笑世界在后。
近日,深圳市场稽查局查获了我国案值最大的走私冻肉案件,问题冻肉6117吨,货值约为3.45亿元人民币,该批涉案冻肉包括牛肉、猪肉、鸡肉等冻肉种类,产地为美国、巴西、芬兰、德国等国家,已经检验出其中部分冻肉,瘦肉精超标。自2003年美国出现首宗疯牛病病例后,我国就下令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至今这个禁令仍未解除,但在这起走私冻肉案被披露之前,网上宣称“美国进口”的牛肉也始终在售卖。
其实,进口食品、日用品出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2014年上半年,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总量达49.3万批,总金额达249.3亿美元,其中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1398批次,不合格食品主要涉及15类,如酒、糕点、糖、调味品和乳制品类,进口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产品,是不合格进口食品“重灾区”,不合格原因从微生物污染、违法添加化学物质到重金属含量超标,可谓琳琅满目。而国家质检总局也曾发布说,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于饮食消费的投入也逐渐加大,而国内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催发了人们转向购买进口食品,即便进口货价格不菲。相对国内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国外食品违规信息的闭塞,助长了消费者的盲目,说到底,还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心态作祟,说轻了是盲目,说重了是媚外,凡此种种还是因为无知。
新时代要求新的消费能力,其中就包括对消费品来路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禁止美国牛肉进口的消息,在网上买进口牛肉的人中肯定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能保证食品安全的元素有哪些?那些写在食品包装上的标记有多少人关注,又有多少人看得懂?估计寥寥无几。
我们总是要求权益,要求食品安全的知情权,而后者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写在食品包装上的,包括进口食品,它的标注是不是合乎规范,都是判断这种食品安全与否,来路是不是可靠最简单的办法,但恰恰是这一点经常被忽略,在网购进口货的人中估计忽略的更多,虽然他们会为每次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事件大为光火,乃至于一直抱怨中国的食品安全,但当进口食品摆在面前时,这些习惯性的质疑就消失殆尽,将自己的健康、安全,放心大胆地全托给不甚明了的信息披露渠道……这种媚外情结不根除,很难保证不一而再地被外人钻空子,使中国消费者吃亏上当在先,贻笑世界在后。
中国青年报:差点害死国宝双峰驼的是什么奶粉 2010-03-19 |
中国青年报:差点害死国宝双峰驼的是什么奶粉 2010-03-19 |
中国青年报:美国为何成了斗鸡眼 2009-02-18 |
果 冻:穿马甲的“洋”水果 2011-05-18 |
张海英:“达芬奇密码”为何多年未破 2011-07-11 |
杨于泽:洋品牌“秒杀”国货与媚外无关 2011-07-14 |
付瑞生:天价内存,采购“程序”出了漏洞 2011-11-30 |
付瑞生:天价内存,采购“程序”出了漏洞 2011-11-30 |
潘少军:“地沟油”利用要及时纠偏 2012-10-11 |
司马童:贴牌洋奶粉需做食品监管加法 2013-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