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段时间,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频晒北京的蓝天白云,一份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上的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今年前五个月,京津冀三地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9%、14.4%和26.5%,治霾工作成效初显。
成绩单来之不易,想必每个经历过霾锁京城的人都深有体会。治霾,关乎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制等顶层规划,牵涉机动车限行、燃煤锅炉改造等繁琐工作,工程量之巨、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令人欣慰的是,京津冀与周边兄弟省市,不讲条件、通力合作,争挑重担、联手求解,以动真格的举措践行了“同呼吸,共责任”:钢铁大省河北去年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产煤大省山西淘汰燃煤锅炉2065台,内蒙古劝阻不符北京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进京……这种强大的动员力、协作力、凝聚力,是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的充分展现,也是我们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集中力量办大事何以可能?根本驱动力在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迄今,人类尚不能完全预防天灾人祸,更难以规避发展难题。评价一国制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看能否凝心聚力、化危为机。就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政令统一和国家安全,把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起来,孕育出了一种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综合保障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才能在治霾这样的发展难题上,以最快速度反应、最广范围动员、最大力量投入。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环境中从容淡定、蹄疾步稳,秘诀也正在于此。
发展路上无坦途。当下,已经到了涉险滩、闯激流的关键时期,在可预见的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还会有很多像雾霾这样的结构性发展难题。但需要看到,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正是检验制度、优化制度的过程。从救灾抢险,到工程建设,再到科研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构成了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色和底色。事实说明,把这项优势发挥好,我们干事创业就能事半功倍。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告别“心肺之患”花了上百年时间,而今天的中国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这一“疗程”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