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半年,在政府连番督促下,三大基础运营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速降费”,但有不少网友吐槽相关举措为“鸡肋”。例如,在漫游费方面,虽然三大运营商先后下调国际漫游费,但对于几乎“零成本”的国内漫游费却一直“按兵不动”;民营宽带的入市被视作宽带资费下降的重要信号,但由于宽带领域的天然垄断特点,民营宽带的入市短期内并不足以真正撼动宽带的价格标准。(中新网7月6日)
虽然“提速降费”已取得一定成绩,三大基础运营商也作出了难得一见的让步,但公众的实际感受并不明显,甚至将这种小打小闹的“提速降费”视为“鸡肋”。于是,分歧开始出现,运营商觉得自己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公众应该知足才对;消费者却觉得三大运营商总是藏着掖着,“降费提速”如同牙膏——挤一下,才会出来一点,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为何各方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除了运营商霸道已久、公众习惯性的焦躁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关于“提速降费”的目标和进程没有详细描述,运营商和公众没有同一判断依据——比如,“提速降费”要取得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施和兑现阶段有几个;如果这个目标无法实现,谁将承担具体责任?这个目标和进程应该成为三大运营商的改革计划和实施路径,只有有了整体的规划和蓝图,改革才不会跑偏、停滞,才能按照既有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
对于公众来说,这个目标和进程也是一种庄严承诺,它首先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让他们知道哪一步在干什么事情,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某个阶段的进展一时不如人意而焦虑、焦躁,因为公众担心的问题可能就是改革下一步将要完善、解决的。这种承诺也是对公众的一种表态,对三大基础运营商的一种自我约束,在告诉公众具体时间表的同时,也提醒运营商,如果这个任务完成不了,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是对公众利益的不负责任。这种承诺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公众自然能从中收获一些信心。
这个目标和进程,三大运营商可能已经出台或者他们觉得自己心里有数,但因为信息不对称、披露不充分,公众看到的只是“提速降费”步伐过于缓慢,他们显然没有信心和耐心继续观望、等待,必然变得焦虑和焦躁,甚至觉得所谓改革是在糊弄人。
不同立场的人看待改革的成效,确实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帮助公众作出判断,帮助各界达成共识。否则,只能是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问题出在了对方身上。具体到“提速降费”上,当三大运营商的行为与公众的期待有较大差距,当双方对“提速降费”的成效已经产生巨大分歧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目标和具体进程,来辅助、引导公众作出准确和理性的判断。
只要损害了利益,就要挑战行规权威 2009-09-09 |
钱江晚报:话说“家电下乡” 2008-12-03 |
钱江晚报:话说“家电下乡” 2008-12-03 |
羊城晚报: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垄断之苦 2009-03-04 |
羊城晚报: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垄断之苦 2009-03-04 |
中国青年报:鲁迅作品与民族脊梁无关 2009-08-13 |
曹 林:拜年短信,盘点社会资本的文化仪式 2011-02-11 |
丁 寅:让人租不起也是一种失责 2011-03-18 |
王 瑶:高校不要把校园网念成生意经 2014-05-14 |
和法堡:校园网咋成了“鸡肋” 2015-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