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汤嘉琛:防骗技术升级要“道高一丈”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英国、比利时等国的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打击诈骗,每年挽回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中国目前有5.94亿手机网民,研究大数据防骗手段已迫在眉睫。

  点一下“10086”发来的“积分兑换现金”短信里的链接,银行卡里近8000元存款就不翼而飞;玩一下朋友圈里的“测一测你的前世”小游戏,能盗取个人信息的木马程序就已在手机中安营扎寨……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通过短信等方式植入手机的木马程序和钓鱼链接,正威胁着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从以前的“猜猜我是谁”,到如今的“伪基站冒充10086”“伪公共WiFi”,电信诈骗花样不断翻新,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年轻人警觉性高还能及时识破骗局,但有些中老年人连退休金都被骗得分文不剩。面对“魔高一尺”的诈骗,指责受害者“太傻太好骗”无济于事,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防骗技术“道高一丈”。

  电信诈骗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诈骗者能轻易买到翔实的客户信息,这大大提高了诈骗成功的概率。据报道,有些诈骗团伙还会根据被诈骗者的资料,定制一套环环相扣的诈骗方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电信诈骗无能为力。

  身处大数据时代,防范和治理电信诈骗也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防治电信诈骗,甚至顺藤摸瓜揪出潜在的电信诈骗团伙,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理想模式是,当我们接到诈骗电话或诈骗短信后,系统能比对数据库中的历史资料,自动识别骗子号码并发出警报,而诈骗者的信息也能第一时间传给有关部门。

  这并不是只会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的场景,它在大数据时代完全可能实现。现如今,有些手机安全软件已能比较智能地甄别诈骗信息、木马程序,而这些软件所依赖的正是大数据技术——每个人在被陌生电话骚扰后,都可以随手给该号码贴上“电信诈骗”“广告推销”“中介骚扰”之类的标签,这些零碎信息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如果同一个号码被多人标记,以后再接到该电话的人将收到系统警报。

  谈论防范电信诈骗的问题,绕不开个人信息保护。基于同样的道理,通过大数据技术,有关部门完全有可能追根溯源,查清到底是银行、电信公司还是其他机构贩卖了客户的个人资料。此前,已经有电信运营企业的员工因贩卖个人信息获罪,要治理电信诈骗乱象,非常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来防范和追究那些“内鬼”。

  在以后的公共治理中,大数据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比利时等国的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打击诈骗,每年挽回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中国目前有5.94亿手机网民,研究大数据防骗手段已迫在眉睫。当然,在有关部门与电信诈骗斗争的同时,每个人提高自身防骗能力也非常重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