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8日下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简称《方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被锁定为本次区域性改革试验的根本目标,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被确定为改革试验的主攻方向。
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是国内经济社会工作的主基调,在此期间发布的各种改革方案,通常用“全面……”冠名,也即需要全国共同推进和落实。本次《方案》的文件名,用了诸多以往同类文件名中很少使用的限定词,譬如“部分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推进”等等。
这一次,只有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个行政辖区成为改革试验区域。改革试验首次聚焦于“全面创新”,其范围虽小于更广泛的“全面深化”,却清晰地锁定于针对具体创新所做的试验。
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被锁定为本次区域性改革试验的根本目标,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被确定为改革试验的主攻方向。在目标与主攻方向明确之后,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这些探索建立在几个层次的“统筹”之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统筹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如果仅从文字上对上述试验探索与统筹作解析,人们仍会感到既空洞又抽象。可若引入具体的改革实例再作解析,统筹什么、为什么要统筹答案就会变得简单明了。
譬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上海的做法之一是:经济这一块,重点是自贸区先行先试,试验要点是贸易便利化、市场准入自由化、市场秩序规范化、市场监管透明化与流程化。试验的重中之重则在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借自贸区先行先试之东风,上海迅及将工商、城管、食药“三合一”,将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保护、专利许可与知产法庭试点“五合一”,海关、质监、检验检疫、卫生防疫合署办公,承担沪上金融监督的“一分行三分局”亦合署办公。各个方面、各个层级都协同式推进以放活加规范、开放加秩序为要义的自贸区试验,其具体改革一经自贸区生根发芽,立即移植至全上海“种植”。
再举上海的做法之二:经济结构要转型升级,上海各区的街道必须取消招商引资,街道工业则必须关停并转,街道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才能一门心思做好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但要将街道从“经济型街道”转为“服务型街道”,街道下辖居委会正常开展工作的各项费用,就必须由街道“自筹”改为财政足额拨付。于是,上海决定将经济上调结构促升级与社会管理作捆绑式联动改革,并拿问题最突出、矛盾最棘手的居委会干部身份“开刀”。具体措施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居委会现职干部,分批转为事业编制,新录用的起点就为事业身份;居委会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各街道取消招商引资及不再兴办街道工业后,街道经费缺额部分由市级财政也分摊一块。上海街道改革目前系全国惟一,属典型的创新型改革试验,短期看,上海中心城区经济结构调整必需的土地改“性”就变得十分顺利,从长期看,它将重塑政府与市民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还举上海做法之三: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上海的目标是建成全球科创中心,若科创中心建不成或名不符实,上海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就会打折。此外,科创的核心是人才,但上海最大短板恰是人才,落户环节各部门自行其是,落户条件极为苛刻,相关改革多年未能突破。这一次,上海人才政策改革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牛鼻子,执“政策统筹”为牛耳,以一切服务和服从于科创中心建设为改革方向,在市与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高校、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各个层级,将现有各类人才政策全部打通,在各层级之间形成纵横联动,最终初步达到了政策只出一门,户籍、医保、社保、购房、子女入托入学等相对透明化执行的新格局。
中办、国办《方案》涉及的一个大区、四个省级行政区和三个副省级行政辖区,可视为八块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未来,这八块“试验田”都要种什么样的作物?能种出多少个试验品种来?有了对“上海三例”之了解,再重新阅读《方案》全文,人们就会感觉有了头绪。
总之,已明确改革路径、关键是抓紧落地的举措,已划定改革方向、需要先行先试的举措,已开始探索但需要局部试验才有可能推广的举措,地方事权内已自主推进并对其它区域有借鉴的举措,都属于八块“试验田”要试种的作物。3年后,当试验告一段落后,新的彼此互融的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将刻画出一幅中国创新型经济的“青春图画”,为2025年中国经济新的“成人礼”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