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6月大学毕业的张凯宁,迎来创业以来最繁忙的一个月,从8月26日到9月24日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西安美术学院大四学生杜浩宇,今年6月起和团队一口气报了27个创业比赛,需要不停歇地往返于陕西、湖南、广东、天津等地。“花在各类创业大赛和路演活动的时间,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做项目的时间。”一些大赛评委和投资人,将这些人称为“跑赛者”。(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创业者变成“跑赛者”,消极后果显而易见:有的创业者因忙于参赛而无暇做项目;有的开始变得浮躁。报道中提到,洪泰基金高级投资经理李彦曾经遇见一个创业者,开始很顺利、很努力,但在拿到1亿元投资后“就懵了”:天天发朋友圈,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心思都没用在做好自己的项目上,最后他的项目也黄了。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大学生创业者积极投身创业的初衷,也不符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更与各地大力推动创业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问题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地方政府引导、高校推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创业格局已经形成的背景下,一些本该在创业创新上大显身手的大学生创业者,何以成了“跑赛者”?深究起来,这其中既有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政府部门的推波助澜。现在,由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孵化器、文化传播公司等各个方面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致于让大学生创业者感叹“现在的创业大赛多得让人应付不过来”。加上一些地方为了争抢大学生创业者,不断抬高各种激励扶持政策,甚至相互攀比,出台一些恶性竞争政策。这样一来,大学生创业者成了各路大赛和各个地方争抢的香饽饽。供需失衡之下,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干脆专门通过参赛来获取奖金、投资等利益,或者选择到不同的地方落户,拿到各种扶持资金就走的事时有发生。
避免大学生创业者成为“跑赛者”,需要大学生创业者转变观念踏踏实实做事,将创业大赛作为一种磨炼自己的方式,通过跑赛把自己的创业团队变得更加强大,把创业项目和方案变得更加完善,从而赢得投资人的认可,让项目更好地发展下去;也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孵化器、文化传播公司等各个方面少些相互攀比和恶性竞争,多为大学生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而不是用过多过滥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创业者热衷于名利场,最终在追逐浮华中泯然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