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政府不必事事插手,不见得只有审批才是管理
做美甲师再也不用政府发证了。近日,人社部正式叫停了美甲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并严禁将相似的评价类职业资格违规设置为行政许可,更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像美甲师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服务人群,其资质评价,完全可以由市场去认定,由消费者来决定孰好孰坏、优胜劣汰。政府一旦插手,很可能人为提高职业门槛,增加从业成本,弄不好会抑制大众的创业积极性,成为扩大就业的绊脚石。
目前,国务院已经取消了211项职业资格认定和许可,就是着眼于减少对就业创业市场的行政干预,给求职者和创业者松松绑、活活血、加把劲。
可在现实中,总有一些地方把已经取消的职业资格认定,继续设置为求职者和创业者的“必选项”,不考试,不领证,就是上不了岗、开不了业。
为啥有些行政部门这么执着要当“签证官”?
一是思想没转弯,总觉着审批是最好的把关。这种想法或许是出于规范行业运行、保护群众权益的考虑,但是门槛抬高了,束缚了市场手脚。
二是利益放不下,老觉得丢了公章就丢了好处,只有把住审批权,才能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瓜瓜果果。自己不过一道手,当然不情愿。
不管是出于哪种动机,在客观上都增加了就业和创业的成本,应该改正。
对于前者,关键在于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思路,把入行的口子适当放宽,但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尺度要从严。日常监督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旦发现劣币立即驱逐。去掉层层叠叠的前置审批,政府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监管那些可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
对于后者,针对审批权力的监管要跟上。一些地方已经尝试建立行政审批倒查机制,定期对各部门落实简政放权情况进行倒查、考核,防止行政审批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叫停发证是提高活力,监管的杀毒软件也要升级,不要离了审批就不会管理,保证就业创业市场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人民日报海外版:磨砺是难得的财富 2009-11-20 |
人民日报海外版:另类“看官” 2009-10-26 |
人民日报:让留学告别沉重 2009-11-17 |
人民日报:让留学告别沉重 2009-11-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另类“看官” 2009-10-26 |
人民日报海外版:奥巴马的“中东牌”会怎么打 2009-06-04 |
声音 2012-06-15 |
人民日报:瞩望“中国的新未来” 2013-06-09 |
常言道 2013-07-09 |
热脸贴到啥啥上 2010-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