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两种“不对称”下的人民币汇改压力
谭浩俊
//www.workercn.cn2016-02-1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正当全球市场空前关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之时,财新于2月13日就市场最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数字货币等焦点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进行了专访。在谈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贬值压力时,他表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有所升值,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他强调,浮动汇率机制必须要有管理。

  很显然,用“一篮子货币”来评价人民币汇率变动,要比单纯用美元来衡量科学得多。即便美元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但其不是全球唯一的货币。把人民币汇率完全与美元挂钩,是不恰当的,也是很难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动情况的。实际情况是,在“一篮子货币”中,人民币呈现的是“一贬多升”格局,亦即对美元承载着较大的贬值压力,对其他货币则保持着一定的升值态势。

  事实上,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这种“不对称”并不仅仅表现在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方面,还表现在与不同的外币之间。在人民币与美元以及内部的变动方面,一度也曾出现过“外升内贬”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扩大浮动区间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升再升,甚至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很快就有可能破“6”,进入“5”时代。虽然在央行的干预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稳定,没有继续升值下去。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出现了被剪羊毛的现象。很多人担心,照这样下去,用企业和居民血汗钱换来的外汇储备,会被人民币升值白白地榨干。

  相反,在人民币升值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投放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房价的持续上涨,人民币在国内却出现了不小的贬值,造成居民购买能力下降。也就是说,一方面,广大居民用劳动创造的财富,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出现严重贬值;另一方面,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却因为物价的上涨,又变得不值钱。社会财富的缩水,已成为当时一段时间最令人担忧和痛心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还给出口带来更大的压力,出口这驾马车,不仅不能成为拉动经济的动力,反而拉了经济增长的后腿,使企业运行更加艰难,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8·11”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全面启动,人民币汇率也开始步入贬值通道,加之国内物价水平趋于平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矛盾解决了,外汇储备也停止了贬值的步伐。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升值。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对其他国际货币的持续升值。要知道,中国经济是很难在这样的格局中稳定运行的。特别是对其他货币持续处于升值之中,对出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资本账户的平衡与稳定也是相当不利的。一度出现的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双顺差”,也使得资本和金融账户都出现了失衡现象。

  虽然后来逐步恢复了常态,出现了逆差现象,但是,从总体上讲,对经济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央行为什么一直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定向降息等手段,而不是采取降准降息政策,很大程度上也与人民币汇率的“不对称”有关,与人民币汇率受到的“不对称”压力有关。因为,如果继续大规模“放水”,其带来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即使如此,去年人民币的投放额也高达11万亿,创历史新高。

  如何处理人民币汇率的“不对称”,如何在“不对称”中找到平衡点、对称点,对央行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是当下货币政策走向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一些投机者试图做空中国经济、做空人民币,可能也主要源于这方面的因素。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处于较好状态,且中国经济体量大,投机者要想利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获取巨额利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不要犯错误,不要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让中国经济尽快步入稳定复苏通道。这其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质量和效率的供应,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