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者近期在北方多个缺水省份调研发现,十年前就初露苗头的“拦河筑坝、圈水造景”之风愈演愈烈,一些严重缺水城市以“远眺见山、近观见水”为由,热衷人工水面景观的营造,甚至在政绩驱动下,盲目攀比“水城”建设,炒高周边房地产价格。一边打着“生态宜居”等旗号大规模圈水造景,一边则“水荒”逼近,念歪了生态文明建设经。(2月24日《经济参考报》)
有山有水的地方,景色优美,生机盎然,向来是人们的向往之地。而城市中,如果水系、水网完善,碧波荡漾,空气湿润,将会更加宜居。自古以来,有的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和水源充足的原因,水系、水网就很发达,天然地拥有“水城”特色,像杭州就拥有“西湖之美”。但有些城市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缺水、少水,城市生态存在严重缺陷。近年来,国家层面积极倡导注重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把青山绿水还给人们,这个理念和做法应该说是一个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好经。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城市却把这个好经给念歪了。比如,“拦河筑坝、圈水造景”“人造水城”等做法,就凸显出不少问题。
在一些缺水城市“圈水造景”“人造水城”等做法,屡见不鲜,拦河筑坝建所谓的“水城”,问题也如影随形,像蓄水的河段水波潋滟、风光旖旎,而被截水的河段水面干涸、河床裸露。城市造水景,已近泛滥程度,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以来,截至2006年,我国就建成橡胶坝约2000座,并以每年300座的速度增加。如今仍有不少缺水城市在大手笔规划建设“生态水景”,提出打造“水城”建设目标,而在建或规划环城水系、城市水网的城市则更多,这些城市动辄拿杭州西湖做水面参照物,但却很少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思考过是否适合建造“水城”。
城市建设要倡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动辄“圈水造景”,人为打造“水城”,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该歇歇了。一来,这种做法既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也会让其他城市和地区跟着遭殃,城市的水系、水网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边城市紧密相连的,不能为了自己的“水城”饱满,而去枯竭河流,这种做法违背自然规律二来“圈水造景”的工程浩大,管理难度加大,日后维护的成本也更高。
而一些地方政府动辄喊“圈水造景”、打造“水城”的口号,还暴露出其脱离实际、哗众取宠等不良的政绩观,也凸显在这方面缺少法规的干预和约束,这种思维和做法该引起重视。
总之,城市发展规划关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和形态,不能盲目随意改变城市的结构和体系,尤其是城市建设,更要遵循城市自身发展规律,经过科学调研论证和规划立项,不要盲目拦河筑坝、开挖开建。这表面上看好像是引得“清水来”,实际上则破坏了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后患无穷。像“拦河筑坝、圈水造景”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生态经,其实已经念歪了,该叫停了。
张魁兴:别把演艺圈整成吸毒圈 2011-04-25 |
朱子庆:我们需要的是生态修复 2012-08-15 |
赵 勇:“政府没掏钱”不是烂尾景区免责牌 2012-08-24 |
声音 2012-09-11 |
王 琦:扎堆“金色大厅”,根在文化政绩 2014-03-14 |
佟 娜:南水北调的未竟之问 2014-12-19 |
徐达内:朋友圈舆论生态的“肾”与慎 2015-01-20 |
人民日报:谨防“朋友圈”变成腐败圈 2015-04-10 |
新京报:“水电经济”应该为生态让路了 2015-04-10 |
新华网:电价改革不宜“一刀切” 2009-10-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