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机器能“换人”也能“扩人”
王飞跃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近来,机器人进入东莞、昆山这样的先进工业区,取代工人的新闻不断见诸报道,引发舆论对机器人抢人饭碗的讨论。

  “机器换人”是任何人也挡不住的自然趋势。技术本身是不应该也无法被怪罪的,问题都由人类自身造成。“机器换人”是好事,它将倒逼中国人在思想意识、社会管理和生产方式上的升级。新兴智能产业需要有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平等意识的新一代工人。我们的年轻人在学校依附于大牌教授,在工厂依附于上司领导,就是创新也都被框在权威划定的范围内。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真的就在划定的范围内吗?这恐怕需要权威有极其高明预见性。当然,思想意识的变化不是一两天的事,但技术革新将迫使改变提速。

  显然,“机器换人”是对政府智慧的考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搞“机器换人大跃进”,企业换一台机器人补贴8~10万,处处上样板工程、各地纷纷办机器人产业园,几乎成为政绩工程的变种。有些企业本来没必要全换机器人,也为了换补贴故意多淘汰工人,不但引进的机器人闲置,还人为加剧机器人与人的矛盾。

  机器该不该换人,换多少人是企业家和市场的事,政府该考虑的是被机器人换下来的人怎么安置;新的社会形态下,新工作岗位在哪?那些补贴给企业却被浪费掉的钱,应该拿来安置被淘汰下来的工人,完善社会服务,创造性的为他们寻找合适工作。同时,加快培养适应机器人带来的新需求新岗位的人才。近一点说,应扩展职业技术学校机器人维修、编程类的专业和课程;远点说,要培养一批能创造新岗位、新工作的人才。

  技术层次,对智能技术、新技术的支持之外,应关注在新技术上的创新,扩大并创造市场需求。像BAT这类企业已产生了新的需求雇了许多人,以前没有算法工程师这类事,现在十分普遍。美国硅谷一些公司甚至连硕士都不愿意雇,老板很坦然,他们自己并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员工,更不是靠机器人。总之,把握时机,“机器换人”将成“机器扩人”,否则换掉人之后,接下来整个公司也会被换掉。(作者是中科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