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监督阿里打假,舆论自己不能做假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马云说句什么,都是新闻。然而昨天有关马云的新闻,媒体一个标题就把受众的眼球吸引住了——《马云:许多假冒商品比真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于是受众顿时觉得三观凌乱,张嘴就骂。

  马云没办法像特朗普猛批《华盛顿邮报》“虚假”、“不诚实”一样,可以宣布“取消记者证”,以禁止《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其未来竞选活动。但“许多假冒商品比真品质量更好”这种断章取义的新闻,对于阿里巴巴的伤害却是明摆着的。一个月前,国际反假联盟迫于内部压力宣布暂停阿里巴巴会员资格,本已让阿里打假所作的努力声誉受挫,网络媒体今天再来这么一下,无疑等同于把屎盆子往阿里巴巴头上扣了一记。

  马云是在昨天出席杭州投资人大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说,长期以来,全球品牌一直依靠中国以及其他低成本生产基地来提高利润率。然而,多年来,这些代工厂已经变得愈发精明,现在使用阿里平台等互联网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自主产品。他强调,阿里在打击假货销售上是全球做得最好的。马云说,假货构成的挑战就是它们的高质量,“问题是,现在的假货质量比真品、真牌子还要好,价格更便宜。”

  一句用来表达打假的难度、面临的困难,传递打假决心的话,到了一些网络媒体手上,反而有了暗示假货有理、假货实惠的效果,这可能是马云和他的伙伴们难以料到的。一个拥有约2000名员工专门负责打假的企业,一个舍得花血本在自己的网购平台上购买价值1500万美元疑似假货的企业,掌门人马云“赞美”中国假冒商品比真品质量更好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不用掰着脚趾头也能分辨得一清二楚的道理。然而国内一些网络媒体为了点击率,不惜扭曲马云原意、不顾企业在这样的舆论误导之下有可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损害的后果,在传播过程中,故作一惊一乍,这种不遗余力伤害国内企业的作派,已经不是尊不尊重事实、厚不厚道的品质问题,而是从一个侧面,传递了在企业同行竞争过程中、媒体选择以利益来站队的一种扭曲姿态。

  这些年,中国制造业水平突飞猛进,许多国际大牌,包括服装、电子产品等,都在国内生产或者代加工。从现实的舆论环境来看,阿里除了这场“永久的战争”外,还有一场与国内同行业的“永久战争”要打。良性的市场竞争、商业竞争是有利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恶意的竞争,是以毁损别人的形式刷自己的存在感,最终破坏的是市场的秩序和生态。一些网络媒体也是“看菜下饭”,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设计陷阱。这种损人不倦的竞争,看上去是损人利了己,实际上放在国际竞争大环境下,其实是损己而利人,最终消耗的是中国企业的元气,削弱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传播也是美好的。但传播一旦介入了商业竞争的元素,它无论如何都美好不起来了。中国企业如果在竞争中抱不成团,也不应该逮着机会就搞内耗。竞争的手段可以决定一时的利益版块,但唯有胸怀才能决定格局。对于今天的阿里巴巴与假货,应该批评,应该监督,但不能瞅什么都当成死缠烂打的机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