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中国经济还好吗?最全解读在这里
林火灿、崔文苑、陈果静、佘颖
//www.workercn.cn2016-07-18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宏观篇

  经济稳中有好亦有难

  “从上半年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当前,宏观经济呈现出“稳、进、新、好、难”的特点。

  “稳”是指经济运行平稳:GDP增长率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其次,就业稳;第三,物价稳。

  “进”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力度加大。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

  “新”主要是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新动力在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比去年1.2万户又有所提升。从新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加快,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好”主要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积。

  “中国经济运行中也稳中有忧、稳中有难。”盛来运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而且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

  民间投资有条件企稳

  民间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大的背景看,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系。”盛来运说,民间投资中,50%左右是制造业投资,而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市场出清,因此市场环境偏紧,加之工业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增速的适当回落,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调整。”盛来运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在优化。

  服务业发展厥功甚伟

  “服务业这几年确实发展比较快,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去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50.5%.服务业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确实是厥功甚伟。”盛来运说。

  有人质疑,我国服务业的数据是否准确,数据中是否有水分?盛来运回应说,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跟相关指标的监测结果是匹配的。从几大指标看,上半年,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长9.2%,比全社会的平均用电量提高了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1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看,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全部投资比重57.7%,而且三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这两年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确实比一般服务业还要快,因为现代服务业中囊括的九大行业都是符合产业升级的方向。”盛来运说,尽管社会上有些质疑,如果他真的了解统计的制度和核算基础的话,这些疑虑都会打消。这些质疑也对统计部门加大数据公开透明的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政篇

  财政收入与GDP增速协调

  “经济形势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减,但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优化支出等方式,将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他表示,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平稳,与6.7%的GDP增速较为协调。

  伴随着GDP阶段性企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增长6.5%,二季度增长7.5%,增速比较平稳。但值得关注的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实体经济还比较困难,这些都将加剧财政增收难度。

  与此同时,受改革措施影响,中央和地方收入增长态势也出现鲜明对比。5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8.3%;6月份则出现逆转,前者同比增长16%,后者同比下降8.6%.

  “这主要是受营改增全面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办法调整影响,6月份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552亿元,拉高本月中央收入增幅8.6个百分点,拉低本月地方收入增幅6.2个百分点。”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增加的这部分收入,将用于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

  减税力度大 直接税比重上升

  “大力度减税,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白景明说。比如,6月份财政收入增速1.7%,远低于上半年7.1%的平均增速。同时,税收收入2.3%的增速,也远低于上半年8.6%的平均增速,这主要是受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所致。

  在这种“大动作”税收改革带来明显减税之外,也有“润物细无声”的常规性减税动作。比如车辆购置税1264亿元,同比下降12.7%.“这主要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性翘尾减收的影响。”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说。

  直接税比重逐步上升,也是税收数据一大亮点。在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占比约七成,而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等为主体的直接税占比不到三成。与发达国家直接税占比达七成的税制结构相比,我国间接税“一头沉”的格局需逐步调整。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主要表现是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进度加快。

  一方面,支出规模达到89165亿元,高于85514亿元的收入规模;另一方面,前6月累计财政支出,已经达到全年预算目标中支出额度的一半。白景明表示,这样可以防止年底“突击花钱”,还有助于避免资金沉淀,使得保民生目标得以实现。

  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兼顾稳增长与保民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乡社区支出9900亿元,增长34.5%;住房保障支出2731亿元,增长27.5%;农林水支出7330亿元,增长6.8%.“这些用在保障房建设,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助于拉动投资,带动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实现稳增长。”白景明说。

  金融篇

  货币供应增速平稳

  “尽管M2增速不是很高,但目前M2余额已经接近150万亿元,超过GDP的1倍,在全世界都是较高水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经突破100亿元,因此M2增速比较适度”。在7月15日上午举行的发布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M2同比增速今年5月和6月都是11.8%,去年6月也是11.8%,这在历史上较为少见,说明货币供应量较为平稳,没有大起大落,是好的现象。

  对于M2增速放缓的原因,盛松成解释称,主要受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地方债大量发行和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降1.42万亿元,导致企业保证金存款净减少1429亿元,同比多减3347亿元,这导致M2相应减少。

  上半年,M1(狭义货币)和M2之间的“剪刀差”现象继续延续。一般情况下M1增加是经济向好的表现,但自去年10月以来,M1增速已连续9个月高于M2增速,两者之间的背离扩大。盛松成认为,M1上升主要是因为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主要由于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息差收窄,同时,房地产销售活跃,使得大量居民存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转换为房企的活期存款。另一最需要注意的原因是,“剪刀差”反映出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的现象,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也难以找到好的项目,投资意愿较弱。

  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近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减弱。更多积极的变化体现在融资结构方面。

  上半年,直接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大幅增加,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00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4.0%,比去年同期高8.8个百分点。

  “从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来看,供给侧改革正在有效推进。”盛松成表示。在去产能方面,社会融资规模中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长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产能过剩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5%,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其中,钢铁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6.7%,建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8.6%.

  房地产去库存也在进一步加速。“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增速的一降一升,表明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加速。”盛松成说。数据显示,6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反映房地产潜在供给下降;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3.1个百分点,反映购房需求正在回升。

  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加快、占比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贷款也增长较快,都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表明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贷款也得到较快增长。”盛松成表示。

  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普遍略超预期的背景下,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预计,下一步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健,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之余,不会有更大的宽松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受英国“脱欧”公投、人民币汇率走低等影响,资本流出速度有所增加,人民币外汇占款环比减少幅度有所扩大。盛松成表示,6月下旬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全球避险情绪上升。为稳定市场预期,减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外汇市场的短暂冲击,央行向市场提供了少量外汇流动性,由此引起央行外汇占款相应减少。

  “6月外汇占款下降977亿元,幅度并不大,但外汇占款下降的趋势不会马上改变。”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表示,总体上看,资本外流规模风险可控且未来还有改善空间,降准的必要性有所下降。当前经济企稳、下半年下行空间可控且资本市场平稳,因此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7月13日央行投放中期借贷便利(MLF)合计2590亿元,对冲了2270亿元到期规模,这也将延后降准的时点。

  创业就业篇

  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个体户、企业、农业合作社约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8078.8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新设立企业数量呈现出逐月上升的势头,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一个高潮。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表现最为抢眼,特别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212.4万户,同比增长30.2%,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1.1%.特别是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去产能调整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能迸发出创业就业热潮,还要得益于不断推进的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工商注册便利化,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了市场准入的便捷性。

  今年以来,在去年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基础上,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窗口建设,提高登记窗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91万张。上半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的改革评价调查显示,商事制度改革的满意度超过了90%.

  同时,全国工商系统积极探索住所改革,在指导各地出台相关住所(经营场所)管理规定基础上,完善简化住所登记办法;支持各地开展“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改革,积极探索众创空间、集群注册、工位注册等改革措施。这些改革主要考虑到当前创业公司往往在家就能完成工作,不需要专门租用或购买办公场地,放宽住所条件可显著减轻创业者负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