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当互联网遇上支付
黄发红
//www.workercn.cn2016-08-2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这几年我获得了不少成功:下载成功、登录成功、支付成功;也发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余额不足。

  这充分展示了互联网支付的时代特征。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支付服务逐渐推广开来,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贝宝支付是最主要的代表,其虚拟支付让转账像发电子邮件一样便捷。而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大潮中,移动支付几乎成了互联网支付的“代言人”,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据凯捷咨询公司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发布的《2015年全球支付报告》大致统计,信用卡支付方式在全球支付总额中仍居首位,其次是电子钱包。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新兴移动支付的领头羊,电子钱包34%的使用量位居全球首位。

  不仅如此,互联网支付给一个国家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不久前维萨(VISA)委托穆迪分析研究电子支付在过去5年对全球70个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支付的普及化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960亿美元。在过去5年里,亚洲国家电子支付的扩大平均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6个百分点。电子支付使用的扩大给菲律宾经济带来了1亿美元的增长,同时每年创造了相当于3460个就业岗位;在马来西亚,电子支付在2012至2015年创造2.4万项工作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支付和连接,将相对静止的互联网变成了完成交易和分配资源的平台,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更加高效化、便捷化。互联网理财让社会储蓄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用互联网打车、购物,是对市场资源的重新组合分配;而互联网众筹、打赏、发红包,则是重塑了产品与内容的生产模式。

  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逐渐在支付的塑造下形成虚拟身份,并被赋予信用。目前,一些支付平台已经推出用户信用评分体系,并依据信用决定用户可支配的资源,包括预付现金、贷款、免押金租赁等。也即,平台通过虚拟身份来分配社会资源,从而完成社会化生活和生产的组织协调。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全球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支付服务,从国外的苹果、谷歌,到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华为、小米等公司也在伺机分一杯羹。互联网在完成交易的同时,天然地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有价值的社交圈。其产生的大数据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更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

  互联网为我们构建了迅捷的信息沟通平台,而互联网支付是让其迸发出新的生产力的点金之手。不过,互联网支付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包括手机病毒、支付软件安全漏洞在内的安全问题,以及用户信息和隐私保护问题。此外,互联网支付涉及诸多产业,支付企业、软件商、手机商、银行等环节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格局,缺乏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在互联网支付愈发便利的今天,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能落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