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高校“跑腿经济”
付 彪
//www.workercn.cn2016-11-23来源: 经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鄢奕没有想到,4年前他设想的收费代拿快递的跑腿业务,如今已经在手机应用上实现,并在各大高校悄然兴起。“双11”过后,高校快递数量激增,大学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代打热水、代取外卖……高校里的“跑腿经济”值得关注。
事实上,高校“跑腿族”并不是一个新词汇。早在五六年前,发现替人“跑腿”中蕴含商机的大学生就不在少数。当时还是以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为主,每月因此产生的收入有500元左右。如今,这已不是贫困学生的专利,而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跑腿经济”。目前对“跑腿经济”的解读,基本是“两边倒”:一边是赞,认为“跑腿经济”没什么不好,是供求关系的一种平衡,值得鼓励;一边是弹,认为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大学这座象牙塔里不应有铜臭飘荡。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解读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全面理性地进行考量。
不可否认,替人跑腿,一则可以获得一定回报,缓解经济压力;二则可以真实地向社会靠拢,多一些实践经验,确实没有什么不好。但也要看到,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如果成天想着“跑腿经济”,势必影响学业。况且,“跑腿经济”也存在风险,如果包裹遗失或损坏,是要由“跑腿族”负责的。更需注意的是,“跑腿”业务范围的盲目扩大,比如替人代课、代为点名,冲破了边界,就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
至于“高等教育悲哀论”,也属危言耸听。大学诚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也要与社会接轨。“跑腿经济”算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预演,这种经历和锻炼,并不亚于真正的实习,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总之,高校“跑腿经济”需要理性解读,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对其带来的安全风险和负面影响也要提前加以防范或予以规范,一棍子打死总是不好的。
编辑:张苇柠
刘 晓:对“单独二孩”办证难当有耐心 2014-04-10 |
刘 勋:离婚择校不能放纵荒唐 2014-04-21 |
屠丽珍:理性看待高校涨学费 2014-08-19 |
中国青年报:民间“小升初”联考是对政府治... 2014-11-20 |
蔡丽洁:理性看待大学生炒股 2015-05-07 |
杜 晓:转学腐败警示去行政化须提速 2015-10-30 |
高校排名究竟意义何在? 2016-03-17 |
“校园网贷”乱象 2016-03-22 |
家访为何遭拒 2016-07-12 |
高校“跑腿”经济 你情我愿 2016-11-23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