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开放为搞活金融增动力
涂永红
//www.workercn.cn2017-06-27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开放是增强金融活力的根本途径和巨大动力。只有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外资和民营资本提供金融服务,多层次、多渠道增加金融供给,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让微观经济主体富有活力,才能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负责人的发言传递出一个共同的声音——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相关发言获得市场积极评价。笔者认为,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开放对搞活金融、深化金融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金融是最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渠道,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多次强调金融活、经济活的道理。我国金融不够活,不能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欠发达,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企业负债率偏高,投资及发展动力不足,银行贷款不良率近两年有所上升。二是金融供给结构不合理,对经济贡献过半、提供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适当的资金支持;居民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工具,收入增长不能带来财富效应,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三是金融开放程度较低,垄断经营特征突出,资源配置效率不尽如人意,金融机构劳动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国际知名同行。因此,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资本跨境流动规模大、速度快、不易监管,金融业不仅是经济的加速器,也是滋生资产泡沫、酝酿金融危机的温床,所以不少国家对金融开放慎之又慎,我国也不例外。因此,一些人害怕更大程度的开放会破坏原有的供求关系,一些人担心利率、汇率波动会加大市场风险,还有一些人忧虑多元市场主体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原有金融市场主体受到冲击。诚然,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道理,关起门来发展金融,只会使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弱化。

  开放是增强金融活力的根本途径和巨大动力。只有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外资和民营资本提供金融服务,多层次、多渠道增加金融供给,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彻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让微观经济主体富有活力,才能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的实践也表明,开放越早、开放度越高的行业,经济效率越高,生命力越旺盛。我国加入WTO后,放弃了对一些行业的片面保护,关税大幅下降,制造业受到进口品的巨大冲击,在优胜劣汰、“狼来了”的生存压力下,制造业不得不直面强劲的国外竞争对手,更新理念、改革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体制,加速适应国际规则和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国际竞争。经过10多年的砥砺前行,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应该将开放作为搞活金融、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首先,要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度,提高资本市场配置国内外金融资源的影响力,强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我国存量资本结构调整、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高速公路”。其次,要推动金融科技的开放,利用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获得标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占领国际制高点,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以及电子金融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最后,要改革金融监管体系,降低重复监管、多头监管成本,增强宏观审慎监管,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维护好金融秩序,控制住金融风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