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段重庆电视台的新闻视频让人大吃一惊:11月25日,重庆市长寿区吴女士带着一岁半的孙子原原从7楼家里下去玩耍。下到一楼时,吴女士搬着童车走出电梯,原原却被关在了电梯里面。短短5分钟之后,竟然看到原原浑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楼下。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摔打原原,最后将他扔出电梯。(12月4日《京华时报》)
看了一下这个视频,有一种揪心的痛。在电梯里,小女孩暴打小男孩的情景,简直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而在面对找孙子的吴女士时,小女孩“还拍我一下,阿姨你不着急”,更是让人从骨头里生出一股寒气。
最终的真相,还需要警方的还原,但小女孩的暴戾之举,却已经被视频所证明。仅就行为而言,这个“暴戾女孩”和北京大兴摔死女童的韩磊有着相似之处。这样的场景,让人有一种透骨的冷。不知道这位小女孩暴戾之举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但这样的暴戾行为发生在一个小女孩身上,依然让人不可思议,不寒而栗。
应该承认,这只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但我们确实看到,类似暴戾之气在现实和网络中却并不鲜见。这些年来,与校园暴力有关的视频,特别是与女生暴力有关的视频,频频传出,屡屡伤人。而在网络中,种种网络暴力更是屡见不鲜。很多人感慨,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文质彬彬,到了网上,换个空间,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这种双重人格,为什么会那么明显,为什么会那么可怕?
这种暴戾之气,恐怕不仅是心理问题,还对应着社会问题;恐怕也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当一个社会有着太多的暴戾,并且暴戾之气弥漫延伸,频致“弱者欺侮弱者”时,将会长远地影响到社会建设,也必将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思考,对此给予了多少重视,拿出了多少解决的办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曾表示,在今天的社会情感和社会心理版图上,出现了一个呈畸形走势的暴戾心理。对生命的冷漠、对正义的冷漠、对善良的冷漠、对人性的冷漠,几乎成为部分人内心深处一种心照不宣的价值认同。这种暴戾心理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需要教育思考,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社会层面也应该思考,在公平正义上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努力,成年人又应该如何给未成年人做好榜样?
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面对这位“暴戾女孩”,弥漫在网上的是一些暴力词语。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在道德的高地,而丝毫没有想到,偏激地咒骂何尝不充满着暴力?人们应该深思,当指责这位女孩暴戾时,一些偏激、暴力甚至充满着血淋淋的词语,何尝不传递了暴戾之气?而在有的时候,有的人对暴力行为的赞美,甚至一些动画片传递的“暴力美学”,又岂不会发生传导效应,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心理,加剧社会暴戾之气?
我们希望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谦谦君子。面对暴戾女孩更重要的是反思,是每一个人反求诸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