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严辉文:请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发布水质信息
//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确认污染源主要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日前兰州市自来水抽样检测数据显示,数处自来水取样点苯含量检测全部符合国标。

    至此,兰州水污染事件基本告一段落。这一事件除了暴露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了在信息化时代,水质信息发布的误区。

    如果说兰州水污染事件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的话,那么在水质信息发布方面则更是显现出了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沟通能力的缺乏。一方面是水质异味一波一波地袭来直到政府和当事企业无法否认,另一方面是有关官媒一次又一次地发布水质达标的“官方消息”。

    应该说,兰州水污染事件爆发前的一个月,似乎正是所谓谣言与官方信息的重要博弈期,是舆情发酵期,其实也是政府主动作为的良机。有关方面如果不是简单将民间消息以谣言处置,而是认真对待,倒逼水质监测,水污染事件或许可以避免。有学者指出,“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由此可见信息透明的重要性。

    水与空气一样,是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空气质量和天气变化,有气象部门管着,信息共享度透明度都较高。至于水质信息发布,大多数地方依然很原始,远没有成为一种便民信息。

    笔者向在供水部门工作的朋友了解,一些地方供水部门内部信息通报制度是存在的。比如,水务部门有自己的水质监测中心,水厂每天都有检测报告,水务部门内部调度中心也有监控,水质信息也会在内部通报。但是从社会层面看,目前的水质信息发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封闭、信息滞后之弊。不仅相关信息市民无法共享,甚至出现了水质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可能会下意识地选择拖延和隐瞒。

    比如,兰州水污染事件中就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沉默的18小时”。4月10日17时,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在第二水厂出水口发现严重苯超标,在第二水厂多个监测点及4号自流沟向第二水厂的入水口均发现苯超标。而直到11日凌晨5时,威立雅公司才最终确认并报告兰州市政府。到了向社会公布时,水污染信息已滞后18小时。水污染当前,兰州有关方面选择瞒报是不争的事实。

    有迹象表明,如今似乎已经进入了饮用水污染的高发期,危及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仅从治标来看,像天气预报那样及时公开地发布水质信息,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可以防止次生灾害,而且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堵住谣言的传播空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