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戎国强:从原初事实看“义举焦虑”
//www.workercn.cn2014-06-0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这是招远命案中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凡有类似暴力事件发生,这个问题必然被提出。人们对此感到焦虑的原因,首先是现实的压迫:见义勇为者少了,暴力分子就有恃无恐,安全就没有保障;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见义勇为者的多寡,被视为社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标记;见义勇为的人少了,自然会引起“义举焦虑”,其实质是道德焦虑。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不能把责任推给偶遇突发事件的少数个人。

    这几天,多家媒体刊登了对招远命案目击者的采访。目击者的现场经历和感受,对解释“义举焦虑”,恰当看待“见义勇为”问题,也许不无裨益。

    《中国青年报》昨天的有关报道告诉我们,5月28日,在案发现场,并非“没有人出来制止”,而是制止不了。在场的顾客和餐厅员工数人都上前“拉架”了,几名目击者说“当时感到恐惧”,“这跟我们平常目睹的伤人都不一样”。他们再也不敢上前,而是选择报警。这段叙述告诉了我们一些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事实;根据这些事实,也许我们应该把讨论推回到更基本、更原初的问题上去。这个问题就是:5月28日在案发现场的目击者、餐厅员工与6名行凶者,都处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明乎此,讨论如何见义勇为才有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要制止这6名行凶者,就得“以暴制暴”;你如果不具备超过他们暴力的力量,不但不能“以暴制暴”,还会被暴力所伤。能够“制暴”的能力,最基本的是体力,但更重要的是心理能量,或者说意志力。目击者、餐厅员工即使有很强的体力,也不具备这种意志力。他们对这起暴力事件,不可能有事先的预见,也就没有心理准备;要求这些旁观者在瞬间调动、积聚起内心的意志力和体力,对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反观6名行凶者,他们虽不是体力超人者,但是,因为接受了邪教“教义”,内心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敌视,内心积聚了远超一般人的巨大能量,其外在表现,就是行凶时那种让人感到恐惧的疯狂、狠毒、残暴,连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也不例外。这就是目击者感到“这跟我们平常目睹的伤人都不一样”的原因。

    还有一个事实也很容易被忽略。我们事后来讨论“见义勇为”,都是了解了各种相关信息,对事件的性质、过程有了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和立场;我们也不需要直接面对行凶者和他们手中的利器。但是,对现场目击者来说,一切都是猝不及防的;一般的良善之辈,本能反应只能是惊慌、惊恐——懵了;除非目击者中有人是受过训练而功底仍在的退伍军人、特警,才有可能具备制服歹徒的能力。讨论一个特定的事件,不能离开事件所包含的各种最基本的因素。在中青报的这篇报道中有一位知名心理卫生专家说:“如果有个人站出来振臂一呼,说不定大家也就都冲上去了。”“如果有个人”是寄希望于偶然,既然是偶然,当然是“说不定”的。可见心理专家深知人的有限。

    如果希望有更多人“见义勇为”,事先的准备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培训,给普通人传授一些自我保护和对付歹徒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挤压邪教活动的空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