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来自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珠区宝玉直小学4名教师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份白云山泉水水质的民间检测报告,发现白云山泉水pH值与硫化物含量超标,属于典型的受酸雨影响的地表水水质,甚至连旧版的国家饮用水标准都不符合。(7月7日《广州日报》)
“白云山泉有点酸”,为了健康起见还是不喝为好。翻翻以往的媒体报道,其实这一结论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意外。据报道,早在10年前,广州就有一家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取白云山泉水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中细菌含量严重超出了国家标准。
到白云山取水,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也是违反相关规定、不利环境保护之举。2006年白云山景区就出台相关条例,明令禁止取水,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最高可罚1万元,自用者若拒不改正,也可罚款20元到50元。而从环保角度来看,白云山泉水已超负荷“透支”,未禁止取水前每天取水量最高达60多吨,这种人为截流水脉的行为会破坏山体的生态平衡,直接危害山体植被的生长,将造成风景区水体资源干涸。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白云山取水都不可取。
然而,哪怕冒着被罚款的风险,至今来白云山取水的仍大有人在,不少取水者还自带引流管、漏斗等工具,“诚意”十足,颇有专业范儿。要让“禁水令”真正深入人心,从主观上分析,首先还应从观念上纠偏。“老广州”煲汤泡茶煮食,大多偏好用山泉水,认为其健康、口感好。先不谈这一点是否有实证研究支持,今天的环境污染程度恐怕已非几十年前可比,今天的泉水恐怕也不是当年的泉水了,要食用还真应谨慎一些,相信科学检测的结论。
而从客观上来看,有关部门除了劝止违规取水外,也可因势利导,给真正对山泉水怀有感情的市民们一些指引。本次检测后,有不少常去帽峰山取水的市民同求检测,这应当给有关部门一些启发。对于这些尚未禁止取水的热门取水点,做好服务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检测水质不能总是依靠民间人士,主管部门更应负起责来,为市民健康着想,主动发布水质情况。另一方面,不妨加强统筹规划,将全城现有的合法取水点做个摸底,制成一张“泉水地图”公之于众,既给广州增添了更多旅游资源,也能减轻白云山的压力,还能让市民喝到真正健康、安全的山泉水,如此多赢之举,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