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常年散发的臭味,让万科第五园小区的居民很受罪。但是这两天,居民的心气平顺了不少。从以前的吐槽不断,到如今的理性对待,居民心情的变化堪称政府与民众沟通表现的量度表。
无沟通则不理解。假如,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不深入沟通,则政府难以体察居民的烦恼,而居民也无从了解政府部门的想法与作为。双方隔阂的消解,缘于近日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居民代表的一次当面交流。相关部门负责人先行赶到垃圾填埋场等候居民代表,接受现场投诉,倾听大家的不满,并请居民代表参观这个场以及另一处的垃圾焚烧厂,向代表们解释为什么这个场不能马上关闭、政府部门做了哪些除臭的工作。从双方刚见面时的声声质疑,到沟通快结束时居民代表的积极建言,是平等交流、坦诚沟通的力量弥合了分歧,激发了共治的热情。
办实事是最好的沟通。比起口头沟通,行动更有说服力。“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最后审判人”,评判政府部门满足民众利益诉求的工作水平,不是以口号而是以行政行为作为依据。政府部门有没有将民众诉求纳入施政考量、投入有多大、行动有多快,正是这些实招铸就了施政成绩单。如果拿不出过得去的行动清单,自评越高调、承诺越美丽,民众的怨气只会越重。大幅缩短垃圾场作业时间、安装除臭设备等等已经完成的工作,和相关负责人承诺要办的下移作业面、增加除臭设备、提升非作业面密闭程度、填埋场转型复绿还民等实事,在双方沟通中起到了润滑剂、黏合剂的作用。
应当说,政府部门与民众的互动,不是谁被谁牵着鼻子走,而是双向互动,寻求最佳的社会治理方案。民间智慧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诸多有价值的信息,政府发布的信息也会影响民众对社会事务的看法,这两个方面都是作为社会治理主导者的政府部门乐于看到的,因此,政府部门不应拒绝与民众广泛接触、深入交流。围绕下坪垃圾填埋场臭气的沟通,不仅让民众消了气,也倒逼出了政府部门下移作业面等措施、尽快拿出下移作业面时间表等承诺,对于提升政府部门治理类似问题的能力,何尝不是好事?
任何一项公共治理,都需要得到民意认可。但只有在与民意的深度互动中,公共治理的方案才会不断趋向科学、完善,奠定广泛的民意基础。只要治理的领域、事项仍然存在,这种互动就不应按下停止键。公共治理与民意同频共振,理论上需要政府部门与民众代表全天候联系,实际中必然采取某种常态沟通的机制。由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定期召开的共建共管下坪场联席会,就为常态沟通搭建了制度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