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强:指标之外勿忘患者评价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法制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国家卫计委下发的“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引发争议。该标准拟在医院“服务质量”一节规定医院住院患者、住院手术死亡率。新规遭到质疑:制定患者死亡率指标,可能导向医院拒收危重病人,甚至对死亡数据造假(7月28日《新京报》)。
不能否认,指标本身有其作用和价值,那就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描述。如果没有指标,如何对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一个说明?仅靠医院的摆事实讲道理?所以,指标没有问题,当然也不可陷入了指标化思维。一旦陷入指标化思维,就会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形:一是弄虚作假,二是唯指标是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达到一个数字,于是,各种工作就容易走样。
摆脱指标化管理带来的弊端,首先,必须认识到指标与指标化的区别。死亡率指标确实需要,它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但在评价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时,不能仅仅靠这些指标,还需要有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更多的评价因素,以保证这个所谓的指标能更加真实地贴近实际情况。其次,必须认识到指标与个案的联系。指标通常是一个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指标背后的个案却是千差万别。因此,指标之外,个案的情形也要关注。死亡率背后是否有拒收的情形?死亡率背后是否有维权的渠道?标准的存在还必须辅以制度的完善才有实际意义。
其实,达到指标只是达标的第一步,在达到指标的基础上,还应该达到指标所指向的服务标准。对于医院的死亡率指标来说,这个指标很有用,但不能仅有一个指标,而忽视了制度完善、忽视了患者的话语权。
编辑:曹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