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人们对老年生活的美好期待。但遗憾的是,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却没有如此美好、从容,尤其是那些在晚年,在绝望中,选择以自杀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老人。这些老人想到的不是为人的尊严,而是自己的作用——当他们已经无法为这个家庭作出贡献,反而将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时,他们宁愿以死的方式,为这个家庭做最后的努力。
而这种看法,不仅仅在老人身上存在,当周围人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老人自杀,他们同样在把老人看成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而不是一个被家庭掏空、为社会贡献了一生的,亟需赡养的老人。这时,老人在他们眼中也是工具,当一个工具不能再用时,存在显然没有价值。这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代际剥削。
其实,这种工具化的思维不仅仅在老人身上存在。即便是把他们视为无用工具的人,自己也在扮演着工具的角色。他们一样在为子女后代的事情打拼着,他们就像是还债的工具,要为孩子的教育、住房、婚姻,生活的所有事情操心、劳力。
改变人的工具化思维,当然不仅仅是改变个人观念那么简单。就像那些于无望中走上绝路的老人,跟他们说人生的美好,跟他们说家庭的温暖,跟他们说生活的精彩,有什么用呢?他们就是这样真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可能重病缠身无钱医治,他们可能寂寞无聊厌倦人生,他们可能矛盾重重无法安生。他们根本没有地方去躲避。其实,我们对于农村老人自杀的原因已经清楚,但答案显然复杂——不是重视,不是改变个人观念,不是增加家庭温暖那么简单。在社会悲剧面前,个人的力量通常是孱弱的。
所以,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的观念以及社会的制度。需要反思的是,社会有没有完善的医疗制度、养老制度,覆盖到农村老人的身上,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家庭的负担,而是社会需要救助的对象?如果,老人的心病不能解除,喊几声关怀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