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彭 原:放“毒”不是放生
//www.workercn.cn2014-08-1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组发于上个月的微博图文,意外引爆网络。注册地为深圳的一位微博女网友发了一组放生行为的图片,其中包括几张疑似放生毒蛇的照片。在引发网友们的热转后,该网友先后删除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并改名。日前,深圳市公安部门委婉透露,正就此事展开调查。

  从我国传统习俗来看,放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包含着追求人与动物之间友善相处的寓意,也是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体现。但是也不能简单地把“放生”与“积德”挂起钩来,特别是要破除不讲科学、不尊重他人权利的错误观念。就拿放生毒蛇来说,从该女子展示的图片来看,照片中有水泥地面出现,即使不是公园,也很可能是人们经常走动的地方。眼镜蛇和五步蛇都有剧毒,如果在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放生,显然就会危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蛇类本身对栖息环境也有一定要求,一般偏向于阴暗潮湿、生态良好的地方,如果没有特殊安排,如动物园等,城市并非野生动物的宜居之处,随意放生,非但不能达到“救蛇一命”的效果,反倒因为放生的不科学,造成不必要的死亡。如此“放生”不但没有“积德”,反而是造孽不浅。

  近年来,由于各种民间放生引起的争议并不少见。特别是涉及到危险动物和外来物种的时候,盲目地“放生”往往就成了隐患,给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风险。即使放生的动物对人类无害,但是野生动物都有各自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果没有科学规划,破坏了原来的生态食物链,继而造成其他动物的消失,这将严重破坏原本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便放生动物不具备破坏生态平衡的能力,倘若它不能适应放生环境,也就谈不上放生。

  盲目放生也是不懂法的表现。对于野生动物的放生,我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比如,放生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要分别到国家级主管部门和省级主管部门报批。再比如,放生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一定要先通过专家的严格论证,并得到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的批准等等。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按照正规程序进行放生的少之又少。按照法律对违法放生者予以处罚的更是鲜见。因此,这次放生毒蛇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执法机关应当抓住机会严格依法予以调查,该处罚的就严肃处罚,给公众树立一个样板,引导人们依法行事。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命意识的不断强化,营造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成为长期的社会课题。从社会治理层面,不仅仅要用法律规范放生行为,还要在治理实践中,用科学方式给予爱动物者必要的辅导。动物保护部门可以就此开展相关科普,让人们知晓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科学知识,以及有序地结合现有的“放生”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例如长江口放生鱼苗,崇明岛放生蟹苗等,让人们的爱心可以通过有效渠道释放,最大程度避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