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6岁的弗洛伦斯是印尼日惹一所名校的研究生。一天在加油站,她看到摩托车队伍太长,就想在汽车通道给自己的摩托车加油,却被工作人员拒绝。愤怒之下,她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写下:“日惹是个贫穷、愚蠢、蒙昧的城市,雅加达和万隆的朋友请不要来这里。”
万万没想到,弗洛伦斯发表在社交网络上的这句话在印尼各大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激起一片愤怒。网络上掀起了将弗洛伦斯驱逐出日惹的浪潮,她的个人信息也被“人肉搜索”。日惹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甚至向警方举报她。尽管弗洛伦斯已经公开道歉,日惹警方随后还是以涉嫌诽谤、煽动仇恨罪将其拘留。
不过,就在弗洛伦斯被拘留后,印尼国内舆论又发生戏剧性逆转。人们纷纷质疑这个年轻的学生犯下的错误是否严重到要启动法律程序。日惹警方最终释放了弗洛伦斯,但举报弗洛伦斯的非政府组织却不肯罢休,称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给公众一个警示,即使在网络上也要谨言慎行。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双刃剑作用不容忽视。《纽约时报》畅销书《关键对话》的作者之一约瑟夫认为,社交媒体为人类沟通和加强联系提供了一个平台,但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匿名、无直接接触、方便快捷等特点使人们在发表言论时过于随心所欲,很少顾及他人的想法。社交媒体被一些偏激的言论充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发泄生活中压力、挫折、不满等“负能量”的一个渠道。该书的4名作者曾在网上发起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2698人中有78%的人认为社交媒体上的不友善甚至是恶意行为在上升。
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只要轻触按键,不理智的情绪就从一个人的脑袋里传向整个世界。其他人不了解这种情绪产生的情境,又容易过快做出反应,产生误解、争执,从而造成负能量的循环流传,将网民拉入一场场无谓的争论。印尼心理学家阿曼达认为,现代社会的压力使人们易怒,周围的一点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情绪的触发点。但这种情绪的表达是非常个人的,不应当扩散成一种集体行为。在弗洛伦斯事件中,事情的扩散起源于人们对弗洛伦斯言论的大量转发,随后她的私人信息也被人公布在网上,甚至有人威胁要对她施以暴力。人们在指责弗洛伦斯的不当言论时,也应该思考传播负面言论、随意公布个人隐私、煽风点火的行为是否正确。
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言论自由是没有法规和道德限制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交往礼仪规范同样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学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网络空间才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