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李 杏:要让人们看到治理雾霾的切实行动
//www.workercn.cn2014-10-14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入秋以来,空气质量又到了尤其不容乐观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关注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就和看天气预报一样,甚至比知晓阴晴雨雪温度高低更重要。看着手机上实时更新的空气污染指数,随着数值的飙升和频频“爆表”,足以让城市居民心惊肉跳。即使没有参考数据,抬头望一眼天空,灰蒙蒙的颜色已经说明了一切。

  奇怪的是,雾霾实际上愈加多发,波及的范围在扩大,理应关注度更高的雾霾话题,却仿佛正在淡出公共议题。相比于曾经轰动一时的雾霾事件报道,媒体将其视作重大危机的紧张感开始褪去。一方面是雾霾依旧,一方面却从话题中“销声匿迹”,不禁让人疑惑,是人们已经不在乎雾霾了,还是面对雾霾已经无话可说了。

  眼下,雾霾的阴影几乎笼罩了国人的生活,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担忧,令驱散雾霾几乎成为眼下最具有共识的国民愿望。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环境问题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国家到地方无不体现出态度上的高度重视,为战胜雾霾打一场“硬仗”的士气持续高涨,让人们普遍对改善环境抱有极高的期望。

  可是,当雾霾在各地一次次卷土袭来之时,最终“解困”的力量却几乎只有“大风大雨”,除此之外基本不见其他举措,人为干预不知去向。坐等天气变化俨然成了救命稻草,换言之,空气质量皆看天的脸色。这样被动的现状,就是我们上下一致“全力”迎战雾霾的结果吗?

  近日,某地环保局悬挂出一条标语,“为我市退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而喝彩”,引来网友纷纷吐槽。不求最好,但求不垫底,只要不是最差,就是取得了成绩,也懒得管空气质量究竟如何。作为承担着治理污染责任的环保局而言,如此自甘堕落的政绩观,兴许是个极端,却未尝不能反映当前环境治理上的真实“力度”。

  当前的空气污染治理究竟干了些什么,网络平台也许更能反映出普通民众的真实感受。在微博微信圈中,“晒雾霾”蔚然成风,而诸如“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调侃之词,早已成为网民自力更生抵抗雾霾侵袭的“法宝”。幽默之余,或可视作对雾霾治理不堪指望的一种评价。

  权威方面对雾霾成因的语焉不详,加上各种关于治理难度的渲染,改变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心理预期。民众正在被迫接受一个恐怕一时难以改变的事实,那就是空气污染会逐渐趋于某种“新常态”。但是,理解雾霾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意味着民众可以不苛求立竿见影的治理成效,但绝不是可以放缓脚步,更不能毫无作为。无动于衷的背后,是不肯动还是不知如何行动,怕是更考验能力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