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崔永元和方舟子就此曾经有过一场论战,答案就是:没有答案。但这不妨碍民众根据双方论据、口才、人品等因素作出自己的判断。可是,如果一样食品并未标注有没有转基因成分,那消费者就只能乱吃一气了。可喜的是,最新一期的深圳市政府公报显示,深圳率先就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定了标准。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定论的时候,消费者的希望就从“吃得安全”降格到了“吃得明白”。尽管国家在2002年就开始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往一些地方的转基因食品标注仍存在猫腻——有的索性不标注,有的标注比较隐蔽。把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亮出来,才能避免消费者吃下自己不想吃的食品。深圳制定的转基因食品标签标准,不仅丰富了“深圳标准”库,而且借着“深圳标准”的构建,扎扎实实为市民“吃得明白”提供了保障。
对食品监管部门来说,保障民众“吃得安全”是分内之事。事实却是,“吃得明白”在一些地方尚是奢望,遑论“吃得安全”?除了转基因食品的标注不明不白之外,还有大量让人“瞎吃”的现象。比如,路边餐饮小店、小摊,尤其是一些位于小区内的餐饮场所,使用的油从哪来的?是不是地沟油?消费者不知道,只能听老板拍胸脯保证。一些被评定了相应卫生等级的餐饮店,评定的等级长时间不变,这样也不科学。若食品安全监管缺失,就会让“吃不明白”成为常态,最终由消费者的身体来“埋单”。
“吃得明白”,是民众的底线权利。平心而论,我们有一些食品的安全标准,与世界先进标准还有差距,这种情况下,某一种食品“吃得安全”其实未必是安全的。但至少,现有的标准要执行,执行得如何,要给消费者一本“明白账”。在充分实现民众“吃得明白”的底线权利之后,“吃得安全”的提质工作才能水到渠成地展开。
民众权利无小事,“吃得明白”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紧的是从大量细致的工作干起。小到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应该贴到什么地方、标注哪几项内容,就是应当有清晰的标准、严格的执法。
在食品领域,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因为“病从口入”,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民众的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在这一块,监管失守频频发生。比如,前不久,非食品级胶带捆扎蔬菜会导致蔬菜甲醛超标的说法,得到了相关食品专家的证实,但这个细节的监管却几乎是空白。这样粗放的管理,让消费者怎能“吃得明白”?“民以食为天”,就是要落细、落小、落实,否则,也就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