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临近春节,流离在外的亿万少壮群体,即将踏上归乡之路。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揭示了隐藏在这个群体中的一种返乡前的忐忑心态:想到回家需要面对父老乡亲的高期待,让一些年轻人感觉“没脸回家”。
怀有“没脸回家”心态的,是所谓社会“夹心层”——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们,通过高考钻出泥土,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陷于起步前的窘迫,非但没感受到命运改变的欣慰,反倒有种被命运诱惑又被抛弃的失落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
既然这种情绪发酵成了一种社会心态,那势必有它发生的社会根源。《人民日报》分析得很透彻:城乡教育不均,重点大学农村生源萎缩导致农村大学生起跑线落后;农村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本更容易遭遇跌落社会下层的风险;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成为农村家庭改变命运唯一可以依赖的路径,农村大学生没有“退路”……
简而言之,就是不公平制造的“夹心层”现象——没能实现父母和父老期待的“凤凰栖梧”,反倒成了城市里的“丧家之犬”。进亦不能,退无可退,自卑就像个黑洞,几乎吞噬了这个群体全部的尊严,苍白了一些人缤纷的梦想。
不过,作为从泥土钻出来流离于城市的同路人,我也曾对社会不公制造的命运窘境多有抱怨,但是对于这种“没脸回家”的态度,却以为是无谓的矫情。我不否认也曾有过这种心态,但纠缠多年,发现期待社会土壤改良是一个方面,但对自身而言,深以为:心病终究还得心药医。
日子是用来过的,生活不是为让人看的。正所谓“冷暖自知”,最能懂你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幸福吗?”“我姓曾”,央视街访的这个经典桥段,让我记忆深刻。生活的真谛不正在于,在镜头和目光中,在繁杂与琐碎中,依然不忘自己姓什么,明白从哪里来,处于何种位置,将往何处去吗?晒幸福的人,未必知道幸福是什么;评价议论你生活的人,往往与你的生活无关。
身处社会不公制造的命运窘境中,需要更多等待逆袭到来的毅力和耐心。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句油腻的励志鸡汤,但有个朴实的生活逻辑我们必须明白:道路在雾中,也在脚下;生活在别处,也在自己的手中。有钱没钱,有脸没脸,都要回家过年——走过千山万水、冲破艰难险阻,才踏上的回家之路,我们的目的是拥抱家的温暖,而不是去捕捉周遭的目光。
过年回家,也许你耳朵里会充斥着这些话语:隔壁王叔叔的儿子升官了,附近的李阿姨女儿嫁了豪门……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结婚了吗?买房了吗?升职了吗……你无法改变这样的风气,但是你可以选择做自己——你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你有你向往的生活,你会有你想要的未来。
有钱没钱,有脸没脸,都要回家过年。不要因为别人的目光,不要因为无谓的自卑和矫情,而踟蹰了回归温暖家庭的路,甚至迷失了走向未来的路。“夹心层”需要在社会夹缝中生存,必须有一颗更加强大的心灵。没有人天生骄傲,最遗憾的是,人生刚起步就跌倒在自己挖下的心态陷阱里,愚蠢地拒绝你渴望的一切——比如,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