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西安某医院数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的一组合影被热转,该市卫生局对该院做出多项处罚。昨日,当时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白文海接受采访,“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白文海很疑惑:“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12月24日《人民日报》)
这一周来,这张手术台上的自拍照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公众情绪与新闻一样上演了一出“反转剧”,从一开始的口诛笔伐,到目前不乏理解、宽容,这一转变尤其耐人寻味。这一并不复杂的事件之所以在舆论场表现得一波三折,还是因为在多个环节情绪宣泄都淹没了理智判断,结论下得太早,情绪泛滥太快。
首先,是一些媒体报道过于武断、情绪化。比如某网站写道:“他们的行为却不怎么专业。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们却摆起POSE自拍”。在事件来龙去脉还未完全清晰情况下,就用带有鲜明价值判断的方式报道新闻,与新闻专业主义规范相去甚远。
其次是从公众角度来看,理性应表现在一事一议,不搞标签化。事件发生之后,很多网友便立刻上纲上线,进而攻击整个医务人员群体。即便新闻报道有不准确之处,公众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但将一个单一事件泛化为整体现象,针对所有医院和医生,这一态度绝不是可取的。
再次,管理部门的处罚方式,也有不完善之处。副院长等3人被免职,医院负责人称为了尽快消除负面影响,让人看到了“灭火式公关”的影子。卫生局表示处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到底是违反了哪一条,连一些医务人员也不明就里。真要处罚,还得用事实说话,依法依规进行。只有罚得明明白白,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比如有网友找出卫生部曾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其中就明确规定“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特许,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然而,这到底是一个强制性规定还是一个指导性规范、具不具备操作性,还需主管部门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细心者不难发现,近年来有着类似“反转剧情”的事件屡见不鲜,比如“老外街头扶大妈遭讹1800元”,最终被警方证明是外籍男子无证驾驶并交通肇事;比如“儿童医院保温箱烤死新生儿”最终证明女婴其实死于感染,保温箱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也带来了一种浮躁情绪,面对一张图片、一条微博、一个身份、一句话,人们往往就预设立场,不问事实,发泄情绪。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新闻逐步深入本是客观规律,往往存在一个抽丝剥茧、逐步呈现的过程。媒体、政府、公众都应认识并尊重这一过程,少一点价值判断,多一点独立思考,学会理性表达、珍惜个人信用,这不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药,也是消弭社会戾气、拓宽理性表达空间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