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林 鸣:车间和食堂之间有条“路”
//www.workercn.cn2014-12-30来源: 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林语堂曾打趣道:“通往男人的心的路是胃。”眼下,不少企业老总都在冥思苦想,希望找出通往产品质量的那条“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质量之路显然也不止一条。我们知道,通常“蹲”在金字塔尖上的管理者会把注意力放在研发和销售上,对于“员工一般去哪里吃午餐”之类的问题却茫然无知。在他们看来,企业已付出薪酬,至于员工吃什么、怎么吃、花多少钱,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因而,有的老板从未踏进员工食堂一步,更未体验过食堂的饭菜味道——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和疏漏。

  事实告诉我们,企业食堂的饭菜质量能通向员工的心,这是因为“食”关人性。在大打人性牌的今天,还有比“吃”更能体现其本质的吗?报载,上海某文化公司总经理的拿手好菜“煎牛排”和“糖醋排骨”被员工称为“镇店之宝”。一位员工说:“老总每次一说今天加餐,我们就知道他带了什么菜,心里暖暖的,很感动。”

  按说文化公司一般流动很快,但这家公司成立三年来核心员工从没流失。一位员工辞职时痛哭流涕,说很舍不得,很对不起他。这让老总很感慨:一顿午餐,可以让员工感念至此,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现实中,确有一些聪明的老板放下架子,经常与员工同桌吃饭,并偶尔为其加餐买单。这种做法与企业的实力无关,甚至与员工福利无关,但它对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一饭之恩”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当年,韩信少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艰难,常常要饿肚子,只好到淮水边钓鱼。一位洗衣裳的大娘见他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后来韩信受汉高祖刘邦赏识,在楚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他怀着报恩之心,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大娘,赠与千金作为报答。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千金”的成语。谁能想到,一顿饭成就了一位栋梁之材。

  据我所知,很少有人研究员工食堂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大概会以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然而两者之间的确密切关系。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凡是企业食堂搞得好的,产品质量就错不了;而那些被抱怨饭菜像“喂猪”的企业,其市场表现总是一般般。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近日,南方一家大型企业的食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景:买饭的员工排起几路长龙、饭桌爆满、人头攒动、秩序井然。原来,该厂行政部主管扮演了出色的“煮夫”角色,他对食堂明确分工,专人管理账、财、物,饭菜物美价廉,花样翻新。结果,食堂火暴的情景,竟然将高管全都吸引过来。更令老总吃惊地是:产品质量也跟着蹿上去一大截。而且,销售部的大门口也排起了队。

  “一饭之恩”的内涵很深:它能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家人的滋味,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份敬重之情势必感动员工,激发出他们对企业的由衷热爱。据说,在那些饭菜喷香的企业里,多数员工提起厂子,都喜欢用“我们家这样,我们家那样”的口头语。试想,一家人亲密地坐在饭桌旁,品尝着可口饭菜的情景多么诱人,这个“家”的日子能不过得红火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