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让人再次对公共场所的承载量引发关注。6日,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
核定并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旨在满足游客的游览舒适度和警示景区的安全饱和度,其提升旅游品质、确保人身安全的制度善意毋庸置疑。
不过,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和对既得利益的考量,人们对“景区最大承载量”能否真正发挥功能,避免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仍不免心存疑虑。比如流量如何监管,拥挤怎样分流,超载谁来问责等等。
对于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或不过是迈出了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也许,给“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名词下一个定义并不难,比如《导则》给出的“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的说法。但就其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而论,却是一个复杂多元、充满变量的宽泛概念。
据专家们的介绍,求出这个“最大值”,需要考虑到空间、设施、生态、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甚至可以延伸至景区外围的诸多因素。只有确保了“最大承载量”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此概念的提出才有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景区一直奉行以“接待量”论英雄的“多多益善”原则,受利益最大化驱动的景区经营者,能否在具体实践中坦承并恪守这一限量“红线”有待观察。就已知案例来看,公布与实施尚存在不小的距离。
2013年“赏红期”来临的首个周末,香山公园曾迎来日10.3万名游客,远超其公布的8万最大承载量标准,却未见有人监管和处罚;同年的国庆小长假,九寨沟景区内发生严重拥堵,有人等车5个小时无果,但管理方仍坚称景区客流并未超过“最大承载量”。
人们担心,鉴于景区经营者拥有对信息发布的绝对话语权优势,即便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是精准和科学的,谁又能保证动态显示的客流量信息就是真实可信的?
由此推论,要确保“承载量”发布的及时和靠谱,不能仅靠经营者的信用保障和自说自话,还需要民众的参与、政府的监管和来自第三方的公正介入。
“最大承载量”的功能在于警示,基于客流涌动的变量因素考量,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其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景区游客的安全性,需要科学与周延的预警机制和疏导预案。若外地游客已到景区门口才被告知“最大承载量”,或景区已人满为患再行疏导之举,当不无资源浪费和悖逆效率之虞。
这就要求景区经营者牢固树立人本理念,以体现快速度、广渠道、多方式的管理智慧,用足用好“最大承载量”的晴雨表功能。而对只重门票经济、罔顾游客安全、漠视承载量控制的违规行为,政府主管部门当需依法问责,依规查处。
“最大承载量”既是游客的警示牌,更是景区的紧箍咒。要保障此举达到互惠双赢的最佳效果,需要景区与游客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相向而行。只有始终保持对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认知和敬畏,远离金钱诱惑和利益羁绊,并配套之周延的细节安全保障措施,“最大承载量”才能真正彰显出规避如上海外滩踩踏之类悲剧的“安全阀”效力。
加强学校安保仅是治标,找出为什么校园惨案... 2010-05-07 |
求神讨薪迷信还是无奈? 2010-10-13 |
快评天下 2011-12-21 |
如此底气从何来 2012-11-02 |
自学考驾照,有何不可以? 2013-01-30 |
娃娃微博求关注? 2013-04-10 |
锱铢必较为民生 2013-06-28 |
公车私奔要打表? 2013-07-25 |
“熊孩子”也需要图书馆 2013-08-13 |
学会引导与鼓励 2013-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