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孩子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要考虑相应的救助机制,政府兜底也好,商业保险也好,必须打破这方面的“机制荒漠”。
就备受关注的“5岁女童疑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事件,福建省卫计委10日通报了调查结果,称受害女童“极有可能”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在对医院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均未发现违规行为,因此认定患儿极有可能遇上了“窗口期”血液感染这样的小概率事件。
这起事件中,最不幸的无疑是5岁女童毛毛,先是被诊断出先心病,手术时又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所以,当孩子的父母想要个说法却处处碰壁、质疑调查效率低却遇到“那你来做”的回应时,可以理解他们的无助和愤怒,那冷漠确实令人心寒。也许这种调查确实耗时较多,工作人员也有“委屈”,但无论如何,不能让机构性冷漠掩盖了基本的同情心。这也是人们判断有关部门能否认真调查、弥补漏洞的基础。
现在,调查组基本认定这是一起“窗口期”感染事件,一种目前无法完全杜绝的低概率风险事件。这样看来,医院和血液中心似乎都没有责任,最多给予人道主义的救济和补偿。
对此结论,患儿的家长和代理律师仍有疑问,比如,当年从抽血到输血整个过程是否符合程序,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资质。对于类似合理诉求,需要认真调查后给予回应。
如果最终认定这就是一起窗口期感染病例,那么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以及对不幸感染者的救治和援助问题。
要承认,医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也是有局限的。吸取了以前有偿采血造成艾滋病等传染病大范围感染的教训,我国建立了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完善了捐献前检测和血液加工前检测等制度,大大降低了输血带来的感染风险。但总体来说,我国血液制品领域的透明度还有待提升,整个采输血过程应该更透明,检测标准应该更严格,对无偿献血的科普也要加强。
具体到窗口期感染的极端情况,虽无法完全避免,但并非不可预防。有医生提醒,献血者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晰认识,易感染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献血,更不能带着顺便检测的目的去献血,这可能会带来更大范围的风险。
在上述环节均已充分改进的情况下,如果再出现窗口期感染的案例,就要考虑相应的救助机制,政府兜底也好,商业保险也好,必须打破这方面的“机制荒漠”。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低,但发生在个人和家庭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对此不能没有应对之策。
一个孩子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除了这个孩子,还有其他人也输入了同一来源的血液。所以,弥补机制的漏洞,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京华时报:以丰田为鉴 提高宏观判断力 2010-03-02 |
京华时报:以丰田为鉴 提高宏观判断力 2010-03-02 |
冯海宁:企业债券难解保障房资金之渴 2011-06-30 |
王石川:不换的针头,刺中了乡村医疗乱象 2011-12-01 |
汪昌莲:绑架师生权益不如反思献血机制 2012-01-31 |
贺 方:正视血荒背后的人为浪费因素 2012-02-01 |
吴学安:抢穷帽子,对扶贫模式应反思 2013-12-30 |
重庆日报:“招生扶贫”是实现教育均衡第一步 2014-03-28 |
中国青年报:计生委主任给省长送安全套的智慧 2009-11-04 |
中国青年报:计生委主任给省长送安全套的智慧 2009-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