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杨朝清:有感于“螃蟹平民化”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5-01-1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以前“螃蟹,贵得离谱。现在呢,4两的螃蟹一只才38元”,“反腐让价格变成老百姓能接受的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去年11月,他与家人在江苏一家饭店吃饭,第一次点了螃蟹。

  螃蟹消费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在本质上是餐饮消费的价值回归。只不过和星级酒店“降价潮”一样,“螃蟹平民化”是和反腐密切相关的。一旦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符号消费的虚火就会逐渐黯淡甚至熄灭,餐饮消费才会更加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有一部分还体现在吃上。人们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艺共同成就了美食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体系中的高位。商业资本对符号消费的推波助澜,让螃蟹在实用价值之外,还具备了一种社会的符号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消费的趣味与偏好是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再生产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会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的界限,消费的社会表现功能也在这里。在一个越来越注重养生的时代里,螃蟹的营养价值不断被放大,成为市场的“宠儿”,成为“节礼”的首选。螃蟹价格的“水涨船高”,也和老百姓渐行渐远。

  在反腐禁令频发之下,公款消费套上了“紧箍”,“人情风”、“送礼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导致螃蟹的“身价”下降。对于百姓而言,螃蟹价格贵一些不是“吃不起”,而是“不划算”;只有当螃蟹名副其实,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消费兴趣和热情,餐饮也回归了本色。

  畸形的符号消费从来都不会长久,“螃蟹平民化”只是反腐的衍生物。反腐不仅关乎社会治理,也关系到民生,百姓是受益者。自然,在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只有从“小众”走向“大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螃蟹才能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