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李红梅:呵护健康“守护人”的尊严
李红梅
//www.workercn.cn2015-01-2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乡村医生的存在,既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把视线聚焦在了如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如何更好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上。尤其是,会议决定,将从职业地位、职业培训、服务模式、发展空间、收入待遇等五个方面,为乡村医生们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这些内容通过媒体传递出来,让许多人心里暖暖的。

  仿佛像阳光终于穿透迷雾,关于乡村医生的各种模糊认识,藉由此次会议一一廓清:乡村医生是被需要的,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不是可有可无的;乡村医生是有发展空间的,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还能当住院医师,不是后继无人,前途渺茫;乡村医生的补助和待遇是有保障的,新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要给乡村医生,艰苦边远地区的村医有更多补助,养老待遇还要提高,不是“半农半医”,身份尴尬,“两头捞不着”。

  近几年来,国家推行了新一轮医改,在基层包括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大大冲击了此前靠卖药换收入的大部分村医。对此,国家还专门实施了多渠道的补偿政策。然而,一些地方并没有将这些补助足额、按时发放给村医本人。这也说明,在一些地方,乡村医生的身份、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村医的职业尊严还没得到有力维护。

  这着实让人心酸。回首过去,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不是在村医的守护下成长的,尤其是农村成长的孩子?远望未来,仍有六七亿农民离不开村医,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科签约服务,这些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都离不开村医去执行。前几天,老家的婶婶打来电话说生病了,妈妈第一句话便问她:“去村卫生所看了吗?”婶婶家旁边就是村卫生所,村医就是邻居,即使半夜生病,或是没带钱,一样能看病。而且每天见面,村医还会时时问你的病怎么样了,跟进后续治疗。如此嘘寒问暖、随时上门、时时看护、体察心理的医疗服务,哪是大医院陌生人关系的“坐堂医”能相比的?

  医学先驱告诉我们,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与现代疾病谱也非常契合。现代疾病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治疗这类疾病,不是让患者住到医院里,而是回到家里,改变饮食、运动方式,调适心情。这时,人们更需要的是医生、护士经常性的帮助和安慰。乡村医生正是这样的健康“守护人”,他们的存在既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不仅如此,他们提供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服务模式,一直为世界卫生组织推崇。

  每一种职业都应受到尊重,其发展空间、收入待遇应与之匹配,体现职业者的尊严。乡村医生守护的是健康,是数亿农民的生命。这样的“天使”职业更应得到尊重,他们的后顾之忧理应得到解除。这样,才能让乡村医生们更体面地成为健康“守护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