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空气考试中没有交出漂亮答卷的城市,对照年初指标没有如期完成的城市,都应该进行一次深入反思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十位城市,分别是保定、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济南、廊坊、郑州和天津(2月2日中新网)。
一个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在外省人眼里,内蒙人骑马上下班,贵州人滑吊索串门,东北人出门带雪橇,而河北人应该随时带着口罩出入公共场所。对应的是这份十差名单中,河北一省就占7席。其实这个评论,也就最多活跃在“地理圈”。真要做一个调查,恐怕有不少人会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满意,在有些人看来,面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普遍现实,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之间的关系而已。
环保部能够公布这个名单,是需要一点勇气的。环保部可能是想通过此举表明态度,借机倒逼相关城市,使出更大的力气,切实改进空气质量。可想而知的是,面对这份排名,很多城市的相关负责人,会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有一些城市可能会召开会议,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城市,会开展危机公关,总之大家都不想戴着“空气最差十城市”的帽子。一方面,这个帽子影响城市形象,影响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这个帽子可能影响上上下下的评价,甚至可能影响个人的政绩。
应该想到可能的影响,但也不要估计太高。这些年来,在环境问题方面,我们听到的口号还少吗?看到的表态还少吗?有些城市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市民承诺要“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这其实只是基本民生,可有多少城市真正做到了?都在讲“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可即便没有做到、放了空炮,又影响到谁的前途了?最起码不经常看到有人因为环境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环境状况不受肯定,而真正影响到乌纱帽的。
有必要指出,虽然名列“空气最差十城市”,但不能说这些城市没有努力。比如,近年来,河北省也拿出了不少过硬的动作。从某种角度讲,那些没有名列最差的,甚至看起来空气还相对不错的,也未必比这些城市付出更多努力。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毕竟100码刹车和30码刹车不是同一个概念;也可能有一个路线图的问题,落实计划需要一段时间,很难立竿见影。但是,既然现在名列最差了,也应该有一个说法,给公众一个交代。
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考试,最终的成绩需要向公众报告。无论基础如何,无论难度怎样,既然没有考出好成绩,就应该有适当的问责。这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也只有这样,压力才会转化成动力,才会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由此而言,在空气考试中没有交出漂亮答卷的城市,对照年初指标没有如期完成的城市,都应该进行一次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深入总结原因,并对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问责。如果考得好考不好都一样,指标完成没完成结果也都一样,那谁能对未来的空气质量充满信心?
“空气最差”不能差了白差,对照年初目标没有完成也不能一笔带过。有权必有责,有诺必有果,这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很想看看,那些没有完成环境指标的地方,那些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对一张不合格的空气答卷,会有什么样的交代,会有什么样的问责。去年环保部也曾经点名“十差城市”,两年十差,有些是老面孔,已经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