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向贤彪:每一个洋葱都有许多层
向贤彪
//www.workercn.cn2015-03-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因为修建战略储备工程,一个小岛上的1000多户居民需要全部搬迁。社区特意做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大沙盘,家家户户的老房子,还有门前的古树、水井,都在沙盘上标注得清清楚楚……社区干部用心留住了小岛的乡愁,以真情化解了群众心中的“块垒”,让拆迁这件被称为“天下最难的事”迎刃而解。这又一次印证了一句老话,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西方有位探险家,当有人追问他凭什么力量让许多“不可能”变成现实时,他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做群众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心灵互通、情感交融,才能拨动人的心弦。孔繁森把藏族老阿妈冻僵的脚揽入怀中,张云泉为上访户打水洗脚,社区干部俞复玲帮助盲人沈国栋实现看大海的“微心愿”,这些看似细微之举,却是爱民情怀的真实流露,于无声处的心灵共鸣。“信你这个人,就信你说的理。”情感的温度炙热了,再与群众进行沟通,所讲的道理就能水银泻地般进入人的内心。

  “功成理定何神速?贵在推心置人腹。”付出真情不能自以为是、一厢情愿。一说走访慰问困难户,就送去一袋米一桶油,难免供需不对路;一说资助困难学生,就录像采访谈感受,很可能让受助者感到尴尬。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然而不问需求,会降低“送温暖”的热度;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难免抵消做好事的效果。如果因此还心存委屈,动辄抱怨群众不领情、不好“伺候”,那就更是错上加错。

  唐代李峤有一首《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每一个洋葱都有许多层儿,想问题、办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差异性。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厚的今天,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并趋多样化。这里面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既有一目了然的,也有相对隐秘的。做工作不能指望一把钥匙开千把锁。一位城管干部说得好:“100个小贩背后,或许有100种问题,需要100种解决办法。”多一些个性化考量,多一些差异化服务,才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温暖也才会穿透人心。

  有道是,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有时并不一定需要多少物质投入,要的是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哪怕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俯耳的倾听,都会提升共通圆融的血脉温度,加深彼此的感情和信任。时下,一些社区出现的“百姓心语坊”“议事厅”“倾诉室”,就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举。它犹如一缕阳光,使居民心生暖意,来这儿坐坐、聊聊,精神不寂寞,身心得愉悦,增添的是和谐的正能量。

  “说出你的愿望,我将满足你”。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声音。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既难也不难,关键是你的眼中是否看到那些“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看到他们千差万别的需求。真正走进百姓的心灵,就能找到开启心锁的“钥匙”,让干群之间的“心结”变成“连心结”“开心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