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廖海金:“食品召回制度”关键在落实
廖海金
//www.workercn.cn2015-03-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人民日报》3月17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规范食品停止经营、食品召回和退市食品处置等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为,比起去年的《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次的监督管理措施更为具体、法律责任更加明确。比如,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一级召回24小时内启动等,充分显示出国家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实现食品安全从“监督管理”到“依法治理”的转变。

  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就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从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到一步步具体化和细节化到今天的《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我国“食品召回”机制已从萌芽到逐渐完善。

  当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立即启动召回程序,无疑是给公众健康加装了一道“安全防线”。在发达国家,食品召回是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或突发事件的重要风险管理选项,早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性做法。1993年~2003年,美国的食品召回年均335起。

  食品召回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但如何激发生产经营者的主动性,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从食品召回制度比较健全和成熟的国家来看,一方面,食品召回首先是食品生产者的法定义务,他们承担召回过程中问题食品的回流、处理、销毁以及产生的相应成本。另一方面,食品召回制度的执行力源于食品召回体系,它包含有生产者、监管者和消费者三个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而生产者仅仅只是“召回”这一具体行为的执行者。

  然而,食品召回的前提是发现问题食品的存在。企业自检测可以发现问题,但是出于经营成本的算计,指望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食品显然靠不住;消费者也能发现问题,但他们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已经失去最有利的时机。因此,食品召回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检测与监管基础之上,然而,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一直都是薄弱环节,如去年的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两年7次检查都没发现问题。

  食品召回往往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退货、换货和回收、销毁缺陷食品等一系列程序,都会消耗大量成本,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严重的信誉危机直至倒闭,在这种召回即面临更大危机的情形下,有多少企业能有积极性愿意主动实施召回?我们不妨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及早完善相关食品召回险的建立、健全,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让有良心的企业家不至于因为主动召回而陷入经营困窘。这不仅可以使食品召回顺利实现,也有利于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政府的救助压力,促进食品产业良性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