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说他又不敢吃肉蛋了。我很奇怪:“上周美国推出最新版《膳食指南》不再对胆固醇的摄入量设限,你不是才高兴可以解馋了吗?”他答:“唉,你没看到又有专家说胆固醇有好坏之分,不能不加限制。我哪知道胆固醇谁好谁坏呀?干脆还是不吃算了。”
这位老兄有高血压家族史,50岁以后一直不敢吃肉蛋。美国喜讯刚传来时,他喜不自禁。可是一周不到,一位专家的“好坏论”,又把他打回“冷宫”。
让人困惑的远不止“胆固醇”。关于生命、健康的诸多信息如今困扰越来越多的人。比如我们一向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近期又有专家提出“生命在于不动(静养)”,他以乌龟为例,认为乌龟寿命动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跳很慢,而心跳慢,取决于静养少动。还有具体到哪些东西吃了会得癌症,同样的东西,又有专家说多吃能增强免疫力,如此等等的相互矛盾,让关注健康的人看得一头雾水。
细究一下,这些困惑主要缘于此类信息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家也好,权威机构也好,他们得出的结论大抵还是宽泛的,甚至只是个人之见,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据说,有一种微生物的寿命只有短短数秒钟,虽说短短数秒,对它来说也是一生,即使天天跑马拉松,也只能活短短几秒钟。同样,如果有乌龟每天爬上百米,估计它也不至于因运动而短寿。从这一点上说,专家开具的关于生命、关于健康的“方子”,应该因人施治,辨证施治,把针对性说个清楚。道理很简单:既然药物不能做到包治百病,那么,一个关于健康的理论和方法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在当今信息几乎畅通无阻的时代,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每天喝几十碗“鸡汤”,听成百上千条忠告,但窃以为,人们还是保持平常心为好。任何一个说法、一项研究成果都有其说得通的道理,但究竟是否适合你,是否该奉为清规戒律,亦步亦趋地奉旨生活,还是应该打个问号的。更何况,有一些说法看似公益,却暗藏陷阱。有一回听到一位卖药的“徐主任”大谈养生之道,非常有道理,可是他推出的药只有一种,无论啥病,不是早一粒,就是晚一粒。明白人都知道,那套科学理论只是铺了条红地毯,让你满怀信心地走进他诱导的陷阱。从这个角度上说,有些“胆固醇”的困惑实际上来自我们不亮的眼睛和不静的内心。
广州日报:碳要低,服务不能低 2010-04-07 |
新华网:不要轻易否定全民补碘的科学性 2009-08-13 |
陈鲁民:要健康,去坐牢? 2010-09-07 |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 2011-02-28 |
顾网闻之 2012-10-09 |
汤华臻:公共政策要跟上百姓生活变化 2012-12-07 |
年终策划:2012,请给自己做个健康年终... 2012-12-31 |
佟 彤:公务员守节代表国家格调 2014-02-10 |
佟 彤:不准养小三岂用特殊规定 2014-03-24 |
解放日报:坐牢也能“养生” 201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