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地区的穷根也各有各的不同,这决定了扶贫思路和规划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扶贫要下决心,不能让困难群众在小康社会里掉队,这是硬目标,打不得折扣;也要讲方法,不能不辨情况,一味蛮干。
讲方法,就一定要走“科学扶贫”之路。
科学扶贫,内涵丰富。摸清家底、精准到人,由外而内、从输血到造血,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给发展打好地基……这些是讲究科学性的思路。可若要拈其精要,把握其一般性规律,不外“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八字。
何为尊重规律?没水没草养不成羊,生存都困难的环境变不成桃花源。没有条件,光有愿望和决心也不行。有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确实恶劣,山深路险、土地贫瘠,这里生活的群众并不是不勤劳,而是无米之炊神仙难为。换句话说,不具备发展致富的可能性,那么,就不能盲目投入资源,不管收只管种,而要研究怎么巧穿插、妙迂回。这时要避免一种误区:只有走直线是攻坚,穿插迂回是畏惧困难。没有这回事。有价值的困难不能回避,比如,把困难群众搬出来,基础生活条件咋配套?就业困难咋解决?和移民地区的群众矛盾咋协调?这些都要硬着头皮,一桩一桩办。吃无谓的苦头,成本极高效果很低,有啥意义呢?
何为因地制宜?“幸福的家庭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地区的穷根,也各有各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扶贫思路和规划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在把握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找路子、想法子,提升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世上没有万灵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种荔枝、种香蕉富了,你种,可能更穷。这对扶贫干部起码提出两种要求:一是认认真真驻下来,把穷根摸准,别似是而非。是缺劳动力致贫,还是缺资源?是缺基础设施,还是缺资金?二是缺啥补啥,有针对性出招。该搬迁的搬出来,该扶植产业的扶产业,缺信息的想法建信息渠道……想睡觉了给枕头,这样的帮扶才能事半功倍。
有人说,穷根错综复杂,一穷百穷,要说补都得补,各方面都不凑手,咋个“制宜”法?这要求我们的工作更细致些,分清主次、理出头绪,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统筹推进。
从实际出发,是干好工作的一般准则,扶贫自然也不例外。
季 音:贫困地区也有“富矿” 2011-11-10 |
张 毅: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2011-12-01 |
赵华军:“入贫”的喜是扶贫的忧 2012-02-01 |
“扶贫定向招生”的政策善意 2012-04-25 |
许锡龙:扶贫攻坚金融不可缺席 2013-08-22 |
吴学安:抢穷帽子,对扶贫模式应反思 2013-12-30 |
潘铎印:给扶贫款穿上“防腐衣” 2014-08-25 |
合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2014-10-17 |
国 平:习近平心系扶贫体现家国情怀 2015-02-25 |
李克济:全面小康,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 2015-03-10 |